人民币印的钱哪里去了?
简单的来说,就是政府用银行信用发行了货币,居民(企业和政府自身)将货币存入银行,而银行以融资方式从中央银行那里获得准备金,然后发放贷款,形成对实体经济的供给。
当然,这个过程没有考虑货币的交易成本,实际上,随着银行的经营和货币的流动,其会发生一定的交易成本,而且这些交易成本并不会完全被抵消掉,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实际上的货币流通量会小于政府发行的货币总量。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采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分析这个问题。假设只有A和B两个企业,他们的劳动收入为y=0.1L(L是劳动者数量),总产出为Y=AB,税收为T,政府支出为G,初始阶段人民储蓄存款为S。
首先,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从居民手中取得资金,因为债券利率大于贷款利率,所以有: 其中,r表示利率,t表示税率,m表示货币量,s表示居民储蓄存款,b表示政府开支,p表示物价水平,g表示政府税收,d表示投资,D表示居民消费,c表示政府采购,e表示出口,i表示进口,n表示税收返还。 根据凯恩斯主义观点,为了刺激有效需求应增加消费c和私人部门的投资d,这样就有: m’=mb+sp+gt 在这个模型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就只有税收和支出,货币政策工具就只有利率,由于出口和进口影响不大,在此不予考虑。
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就是说要扩大支出来弥补消费需求,降低利率,如此才能使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这里,我们将收入分配给居民和企业两部分,分别用字母C和I表示,则有: C=Y/V=AB/V I=Y-C=(A-B)/V G=T+S+G' 税收T=bY/V 在模型中直接引入央行这一机构,假定央行的目标是维持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则有: r=(π– p)^α (β> α > 0) 由此可以解出m: m=(tr^α+ps^α)/(β-α) 将m代入上述方程就可以得到关于收入、支出、税收的方程。
由于凯恩斯主义强调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失业与通胀并存,因此我们要刺激有效需求就得提高消费和投资,于是有: C=a+bY D=cd 其中,a、 b、 c 和 d 是待估参数,它们的取值是根据数据最大化似然函数得到的。 利用最大似然法得到参数估计后,我们就可以算出货币需求量m,然后再根据式r=(π – p)^α计算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