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二四尺是多大?
2013年以前,书画装裱行业将成幅书画用纸的长宽尺寸分为四个等级,用“幅”来表示;2013年以后,行业统一改为以米为单位,称为“尺幅”或“尺度”(因为古代一丈=10尺,所以仍有一些老裱匠沿用旧称). 下面分别介绍四种尺幅: 一、“四尺整纸”,又叫“四尺整幅”: 四尺是指宣纸的长度为4尺(约133厘米x33厘米),整纸就是整幅画,没有裁开的意思; 二、“四尺斗方”: “斗”指量粮食的器具(形状像缸),引申为量。所谓斗方就是把四尺整纸对折再对折,分成八小块(每小块为50x50厘米左右)再用毛笔蘸墨把其中一块铺满就可以了。这种斗方画法常见于国画,也叫“四尺斗幅”。 三、“四尺三开”“四尺六开” 四尺整纸对折三次后为三开,对折两次则为六开。
四、“尺八屏”“三尺屏”
古画一般长宽比例为8:5甚至更窄,为了适应古画,尺幅也相应的要小一些。这些尺寸都是装裱后的尺寸,如果原画装框等可能还要再大些。以上所述均为成幅画的长宽,不包括字和标题之类的文字内容,如果是条幅,横幅之类只有一幅的字画,其高度一般等于宽度. 四尺整张一般可分九段,除头尾两段较小外,中间一段最大,故有“中段九尺”之说,其他尺幅还有七尺、六尺、五尺,三尺等等,在尺幅相同的情况下,字画越长越壮观. 四尺整纸分九段的方法如下:从中间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得到4X=8个小方块,再从每个小方块的对角线对折一次,得到4/9X9个同样大小的小方块。 如上所说,古人作画常将画心部分(除去落款和印章)布置得紧凑而饱满,这样才显得大气磅礴,气韵生动,所以通常“中宫”即中心部分是没有留白或少留白的,因此“中段九尺”的说法只适合于作大幅的竖式书法作品而不适用于行书以及多数楷书作品,除非作者有意设计成这样的章法形式——当然这跟作者的个人喜好有很大关系。另外,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纸张质量普遍不如从前,而且许多人觉得过于紧凑的章法不易把握的缘故,多数现代书家并不追求古人的笔法与效果,反而更喜欢在行书中留出适量的空白以便观赏者更好地欣赏字体的美感及意境。但不管怎样,只要你的字写得漂亮、章法安排得好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像一位穿着朴素却气质出众的美女无论站在哪里都会被众人注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