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书法有什么之分?
一、陶书与瓷书的区别 陶书以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为代表,商周时期也有少量发现;而“瓷书”则以中国宋代的磁州窑和现代江西景德镇一带的产品为典型代表。在制作工艺上,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两者的原料就不同,前者主要是粘土和细沙为原料,而后者则是用高岭土作胎料,还加入了一些釉料,其成型工艺也不同,烧成温度也各不相同(详情见下表)。
二、瓷器中的书画类艺术装饰 1.彩绘 彩绘是古代瓷器的常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指先绘后彩的方法。先用笔墨或颜料将坯体描绘纹饰,然后罩透明或半透明釉,再入窑烧成。这类瓷器中装饰有文字的称作“青花”,未施色的称作“釉里红”,还有“孔雀绿釉”、“豆青釉描金”等品种各具特色。 2.刻花 这种装饰方法是用刀刻划出花纹然后再填上色料的工艺方式。北宋定窑、钧窑、黑釉等瓷器的刻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其中以河南汝州所产的汝窑为最出色。它的器物造型典雅,色泽温润,线条流畅,刻划出的图案疏密得体自然大方,堪称我国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3.贴花 用一种专门的贴花纸,在胎体干燥后用粘合剂,将其贴印到瓷胚的表面。然后再罩上一层玻璃质透明的釉,经高温烧制而成,这种装饰方法又叫做“印花”。宋代钧窑的玫瑰紫釉、红釉贴花牡丹纹梅瓶和元代影青瓷中的荷叶盖罐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作。 元代的景德镇窑更是把这一技艺发展到了极致。 4.剔花 在瓷器的胎体上用工具划出花纹线框后将花纹部分剔去不施釉,露出白色胎体的一种装饰手法。由于剔花的技法是在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二者结合的非常完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瓷器装饰。
5.雕贴复合装饰法 这种装饰方法是先在白瓷的胎骨表面刻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其表面敷一层薄薄的釉,待其干后再用刀刻去轮廓以内的部分,使凸起的部分形成凸浮雕状,然后在凸起的部位施以色彩,使其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多层次立体感效果,最后入炉烧制即成。这种装饰风格最早出现在宋代。如河南临汝窑生产的“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以及河北曲阳窑生产的白釉黑彩花卉纹凤首注等均是这一时期的佳作。而在明代嘉靖以后出现的“斗彩器”则更为精美绝伦了!
6.堆塑法 即通过手工捏塑、雕塑、贴补等方法塑造各种形状的玩具,再将它们按一定的布局镶嵌在器皿之中,最后再经过打磨修饰来完成的装饰手法。此技法始于晋代而盛于唐宋元明各朝,尤其是宋代的定窑和龙泉窑最为盛行。
7.镂空法 就是在瓷器的花纹处留出空当而不施釉,然后将器坯放在窑内烧造时使其空心之处形成孔洞,再用工具修整而成的装饰方法。
8.釉下彩绘 釉下彩绘是我国传统名瓷之一的江西景德镇的著名产品“青花瓷”的主要装饰特点。它是用含氧化钴的色料在生坯上用毛笔绘制图案花纹然后罩上一层洁白的透明釉,再入窑经摄氏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这种装饰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图案的层次清晰,色调鲜艳明亮,具有晶莹透丽的艺术效果。
9.釉上彩绘 “釉上彩”是一种在已烧好的瓷器表面再覆上一层颜色并再次入窑烘烤而成的装饰技术。该技法的出现可追溯到汉代时期,其制作过程大致如下:先将各种釉料涂布到已烧制成型的素胚之上,之后再进行烘烤使之熔化并凝结起来变成釉层覆盖到坯体之上成为釉上彩料,然后再根据需要画出需要的图形并进行烤制即可完成整个操作程序了。
三、结语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装饰的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陶器和玉器上的装饰。商周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的纹饰,汉唐以后出现了釉下彩绘和釉下釉上彩绘等新的装饰技法,宋代以来更是出现了大量以人物故事为主题图案的“文房用具”及各类实用器具的装饰品,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高超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