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什么万岁?

仇灏洵仇灏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在琢磨,也在思索,在思考中领悟到了一些道理,所以不吐不快! 先说“古”吧—— “古”字,由“口”“十”“古”组成,表示说话的嘴被堵上了,不能乱讲话了。 这个“古”字的本义是指古代的,传统的,陈旧的。 而今我们说起“古”来,往往是在赞叹它的传统、优秀和经典的意思。 但实际上呢?古人认为“古”是过时的东西,是不好的,他们是要破除“古”的。

《荀子·正名》云: “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道也,仁与不仁岂远近哉心之虑乎故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惟德乎”;“故曰:‘思知,道而怀之’……” 这篇短文中提到了两个“道”。 第一个“道”的意思是古代的传统,第二个“道”指的是思想或大道。

这里的意思是:所谓的道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长出来的,是我们人类自己制定的,而且是可以变的。

这句话里提到一个成语“不学而知”——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天才或是神童,但在这篇短文里显然不是这样的意思,而是说人的智慧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这是显而易见的常理。 所以这篇文章的真正意思是:所谓的大道、真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化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才对啊(这里强调的是“变”的重要性)。 如果把上面的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什么是“古”?什么是“新”?什么是“不变”?什么是“变革”?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事物永远都在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存在。因此,“古”并不是指过去的东西。 从上面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孔子认为所有的“道”都是人制定的,而且这些制定“道”的人,都是当时社会最聪明的人,所以他们制定出“道”之后,人们也必须遵守才行。 但是,当时代在发展的时候,原来的“道”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时就需要对“道”进行修订和完善了,这就是所谓的“革”——改革、变革。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国相商鞅为了推行新法,颁布了一道法令。这条法令规定:凡是从其他地方迁移到秦国居住的人,如果不按照新法的规定办事,要处以刑罚。结果,有一条规定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凡是从其他国家来到秦国从事小本经营的商贩都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这一下可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都站出来反对这项政策。因为其他国家的商人很多都靠偷税漏税为生,秦国的新法一实施,他们就没法赚钱了。于是,这些人就一起向秦孝公进谏,说新法的弊端在于它不能得到所有商人的支持。 商鞅听后,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只是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 “四境之内,人人各怀私心杂念,如果这种想法不消除,那么国家就不会安定。所以我才制定了这条法令。至于那些奸诈狡猾之徒,只要能够对国家做出贡献就行了吗?” 在商鞅的理论中,他并没有区分哪一种是“古”,哪一种又是“新”,在他看来,只要是符合当下形势的政策,那就是正确的政策。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和今人在处理问题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古人的思维是一种静态的思维,他们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而现代的思维则是一种动态的思维,他们认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戚瑞文戚瑞文优质答主

题主,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万岁”二字应该是从你老师嘴里说出来的吧! 首先我想说,这个字写不好是书法的问题吗? 其次我想说你太谦虚了,你的作品比我的好太多了好吗(我写的连小学生都比不上)! 第三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人审美水平普遍很低,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艺术形式、欣赏不了真正的艺术品……所以还是不让他们乱评论的好(除非他们是专业人士或者你是专业人士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最后我想说: 如果要学书法的话就好好学学。不要拿别人练字的图当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实在觉得自己已经写得够好了就想让人夸一下那就找懂行的老师帮你挑点毛病吧——我觉得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继续进步。 最后,祝你好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