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紫的好吗?
紫色,在自然界中是很常见的一种颜色。而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的X射线等会对眼睛造成不同的伤害;同样,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对于皮肤的影响也是有差别的。 由于人类是色盲动物(只有对三原色的识别能力),因此我们无法直接感知色彩。比如我们所说的“洋红”,“橘黄”,其实是指经三原色混合而成的复色。而对于不同波长光线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比如红色光和蓝色光的波长都很短,所以它们混合成棕色;而红光加黄色光可以合成橙色。 可见光照在我们眼睛中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而在黑暗中,我们眼睛的锥状细胞会感受到红外线,这种看不到的光线属于电子流,它会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而产生电荷,通过神经传导刺激大脑,从而让我们产生光感。而我们平时看到的东西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物体后,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所致。
至于题主说的紫色,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有研究表明,当光源发射光谱中包含650纳米和490纳米两波长时,可观察到颜色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序列。 当光源发射光谱中仅含490纳米波长时,所观察到的颜色将是“黑-白-灰”系列。 而绿色是红、蓝两种色光混合而成,蓝色是红与蓝两种色光混合而成,以此类推,最后得到紫色的公式为: 即,将红光和蓝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紫色。所以从物理化学意义上讲,它是正确的。 但是.....生活总是不完美的,存在着无数例外。比如人们发现有些动物能看见人类肉眼所不能见的物质,例如无线电波。而一些植物能感知红外光,例如植物的叶子会随温度升高而向上倾斜。还有,很多人能够感知1030纳米的远红外线,而这是人眼所不能察觉的,却被生物体广泛用于通讯。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上述关于颜色的形成过程只是理想状态下的。现实总是充满无数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