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同玉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有点笼统,因为“翠”其实是一个范围广泛的颜色称法,而“翡”则指的是色彩,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转变为“颜色和色调的区别”来理解。 首先我们得搞懂什么是调子(hue):H为色相,U为饱和度,V为明度,他们共同组成一个三维坐标系,用来表示色彩的纯度和明度以及色相的向量。 而大家所熟知的RGB(Red,Green and Blue)就是来自于这个配色体系,只不过它更适用于数码技术领域。
而调子的基本属性又可分为两大类——有彩色和无彩色,而有彩色的调子又称为“色调(tint)”,无彩色的调子又称“底色(base tone)”或“基色(ground color)”。 因为人的眼睛对光信号的反应非常敏感,而对颜色的反应则不太敏感,所以不同的光源会对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人眼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线感知是有差异的,因此即使是在自然光下,色彩也会因感知者而有所差别。 所以,要想得到最准确的结果,实验者必须保证在实验过程中光源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否则得出的结论将会没有意义甚至矛盾。
回到正题,既然已经确定了色彩的基本概念,那接下来就是简单的基础知识了。
1、二色视者(Dichromate):这类人只能分辨两种色调,他们是世界上最多的人,约占世界人口的80%,也就是俗称的“色盲”。而其中又有约10%的人是红色色盲(Deuteranomaly),他们不能区分红和黄,即所谓的“全色盲”。
2、三色视者(Trichromate):这类人能够区分三种色调,占世界人口比例15%。
3、四色视者(Tetrachromate):这类人能区分四种色调,大约占世界人口1%。 而对于天然翡翠来说的话,由于形成过程的影响,它们通常都呈现出微透明的“暗绿色”或“深绿色”,所以我们通常用色调来描述翡翠时,一般都是指这些颜色。而经过人工处理的C货及B货翡翠,由于染色剂的不同,其色调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至于那些经过进一步加工程序的“满绿”翡翠,虽然看起来很是漂亮,但本质上已经不能再叫做“自然色”了,因而在这里就不再讨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