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绿挂件有没有?

应凯声应凯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翠”字是描述绿色,但“翡”字却不是描述红色的,“翡”字在古汉语里是形容“赤色”,而且只形容“赤色”,不形容其他的颜色。所以,用“翡”来形容“绿”是不合适的。 那为什么我们如今用的“翡”字会用来表示红色呢?这要从近代的翡翠买卖和雕刻说起…… 从明代开始,广东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石开采地之一,所产玉石大多运至北京,供皇家御用到朝廷赏赐大臣使用。但到了清代中晚期,云南腾冲逐渐成为更多玉石的开采地以及加工贸易的中心。

1876年,英国驻印度总督通过行贿,获得了在孟买附近开采高岭土的特许权(即后来著名的可可粉产地——锡兰),并由此获得大量财富。为了巩固其在印度的地位,1892年起英国的锡兰殖民政府开始在锡兰高山地区勘探和开采铜矿、铅矿等,并由此引入了炼铜技术。由于当时全球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新兴的欧美国家,因此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后来清末民初中国的冶炼业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制。 为了寻找新的出路,当时的上海等地出现了一大批加工原料场,即由外国采购商提供原材料,中国工匠负责加工成首饰等制品出售给外国消费者。这些原料场的加工对象主要是来自缅甸北部掸邦的高品质硬玉(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翡翠”),还有少量来自俄罗斯和东欧的低品质软玉。

由于我国的传统工艺主要是以玉石料来制作玉器,对于翡翠这种材质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因此早期的中国工匠遇到这样的材料往往是只能弃之不用。不过,他们也发现了这样一种材质的优点,那就是可以轻易地制作出比重大、色泽温润、质地细腻且硬度高的仿古代玉器首饰,从而能够与中东和欧洲的消费者口味顺利接轨。 就这样,一种全新的行业在上海等城市悄然兴起,工人们用进口的金属材料和工艺,模仿宫廷御用品的风格,为国外市场设计制造价格昂贵的翡翠首饰。由于当时国内正处于洋务运动的时期,所以这些行业都属于“洋行”监管之下,所用人力、物料及成品销售也都是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进行,基本算是完成了从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产业链构建。

在这种新行业里打拼的人大多是来自江浙一带的小商人或手艺人,他们既无雄厚的资本,也无官府的背景,唯一拥有的就是灵敏的商业触角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为了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这些从业者不断地探索,最终他们在用料上选择了颗粒较粗、透明度差的材料,在色彩搭配上突出红翡、黄翡,在雕刻技法上则更多地使用了“半雕半填”“巧雕”的手法,以此将原本就质感厚重的翡翠材质变得更丰满、更厚实一些,也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中国工匠不断推出的创新作品,这个新兴的行业迅速崛起,并逐步拓展到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带。与此同时,那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从业人员也逐渐成为了商业领域里的新贵。虽然他们所经营的产品最后几乎都是出口海外,但在他们的职业生涯早期却深受中国传统玉雕工艺的影响,因此我们会看到其中的很多元素都是中国式的,例如对色彩的讲究、对造型的处理以及对雕工的细致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味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