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糯是什么意思?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句成语用在观赏翡翠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很多人看到一块翡翠,只能看到“绿”或者“不绿”、“浓阳鲜亮”或“淡阴晦暗”等等,其实这样评价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有很多。颜色和种水只是最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影响因素包括:瑕疵、纹理、结构等都有关系。而“糯”是形容种水的一个词。
如果一块翡翠,它的种很嫩(新)而且水分足,那就可以被称为“糯”。比如刚挖出来的高货原石就会显得很“糯”,没有成熟感,看上去就很水润。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看起来“糯”的玉器都是上品。比如有些商家会把一些种水不好但是颜色好的翡翠原料做成挂件,由于颜色足够好,所以也会让成品看起来“糯”。但这样的“糯”仅仅是商业噱头而已,并不值得购买。
从客观角度看,一块翡翠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种和水。 而对于“糯”的理解,也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感官体验阶段——要了解它背后的科学原理。 种水是翡翠在自然界中形成的过程和特征的体现,它是物理变化形成的,与化学变化生成的颜色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利用强碱溶解出翡翠的矿物结晶,然后用强力滤纸过滤掉矿物质颗粒,最后晾干研磨成粉,这样就可以制作成无色的颜料,再用这个无色颜料涂抹到翡翠的原石或者是成品上面,如果浸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石头表面能够留下明显的印记就说明这块石头含有矿物晶体,否则就是纯玉髓或人造玻璃。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新鲜的材质,这些材料的出现,让造假的技术也不断更新。作为消费者来说,需要多学会一些简单的辨别方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