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徐悲鸿画院在哪?
徐悲鸿(1895-1953),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美术,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他提倡“废兴丹青”,主张学习西方的素描技法,以写实主义倡导新派国画,并为此而不断发声,影响巨大。 徐悲鸿画的马最有名;他画的骏马有“神采飞扬”“雄赳赳气昂昂”之感;他画的猫有“轻盈娇小”“顽皮可爱”之态;他画的龙最具“气势磅礴”之大观;他还擅长写意人物和花鸟,创作了不少反映当代生活中坚力量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线条刚劲自如、明快流畅又细致柔美。
1942年他在重庆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后世的中国画教育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生中有很多是中国现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书画大家,比如李可染、黄胄、田世光、刘济荣等。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美术大家——张大千。两位大师是上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书画家,他们的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徐悲鸿出身贫寒,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并赴法留学;而张大千家境殷实,是地道的富二代。因向往西方的自由文明,徐悲鸿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回国,而是想留在海外打拼事业。然而,当他听说国内发生“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呼声日高,便毅然决定回国,希望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 张大千则一心向国外, 希望能留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巴黎深造,但抗日战争的炮火让他不得不折返内地。在内地期间,他与徐悲鸿相遇相知,惺惺相惜,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徐悲鸿去北京建院,张大千去四川建馆,两地相隔,但他们一直书信往来,分享绘画上的心得,讨论时代带来的变局给艺术带来的冲击。随着新中国建立,政治运动频仍,艺术家们纷纷“弃艺从文”,或者隐姓埋名潜心作画。徐悲鸿和张大千这一对好友,也是各自东西,一个留在北京,一个落户台湾,再没有重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