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银饰品有哪些好处?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提炼白银的: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方法,但大致都离不开这些步骤,先采掘矿石,再将矿石熔炼成块状,最后制成金属锭,古代称之为“银饼”或“银块”。 但古代冶炼技术有限,往往无法将矿石中的贵金属全部提取出来(比如金),所以提炼出来的白银往往含少量杂质,颜色呈灰暗,这样的白银用来制作首饰显然不合算,因此古人们就想到了在白银中加入其他元素来制造出成色更好的银子。
加入铜后,能够显著改变白银的颜色,使得制成品光泽度更好,同时因为铜的硬度比白银高,加入铜后可以改善银饰的耐磨性和防腐性;加入锌、镍等金属,还可以提高银的抗氧化性能。 根据明代田艺蘅所著《留青日札》记载:“倭国(日本)用银造器皿,极精致,素色。中国旧器,多有倭字印记…又有一种以银铸成文字,文曰福、寿、吉、喜者,用以做杯,名曰银烧杯。”可见明代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就有日本人用铅、锡混合制成的合金打造银质酒杯,而东北地区的人们则喜欢在白银里掺入少量铜,以此来铸造各种器皿。
不过,这种添加其他金属的白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成纯银,而是合金,并且由于所含杂质的不同,每批合金的成色也不一样。那究竟怎样才算纯呢?一般认为含银量超过95%的银子才能称为纯银。所以,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或者富裕家庭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真纯银,普通民众更倾向于使用颜色稍差但是质地更加坚韧的银币。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很轻易地得到纯度很高的白银和纯银了,但是古代冶炼技术的局限性和原材料的匮乏,导致人们只能使用含银量较低的合金属来进行加工锻造。
正因为如此,古代的银饰往往带有一定的金属光泽,而且因为含有其他金属成分,它的抗磨性和耐腐蚀性也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