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怎么贴?

双竞歌双竞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首先,要了解中国邮递制度演变的历史。 古代是没有邮政制度的,人们邮寄信件靠官差传递或者依靠商队运送。但这种方式速度很慢,效率很低。明代时出现了民间信用机构“票号”,类似现在的快递公司,人们通过他们来传递信函。清末民初,由于海关收入丰厚,帝国主义列强眼红不已,纷纷在中国设立海关,征税的同时也兼管邮政,设立了“海关邮政总局”,管理全国邮政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民国时期的邮政体制,1975年才建立了统一的邮政系统。在五六十年代许多老集邮者们依然保留有“香港邮政”、“台湾邮政”等字样封片。而80年代后期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等纪念邮票亦明确标注了“中国邮政”的字样。这都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大陆地区的邮政是继承了民国时期的传统。那么按照民国时期的规矩,信件的投递方式是“自交发”(自己交发),即收件人自己到邮局去取邮件。在寄信的时候应该在信封左下角写清楚投递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2、其次,需要了解中国现行邮政制度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了一套不同于以往的邮政制度,实行的是“就近投递”的原则。这给邮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国内信件的送达时间大大缩短。但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因为这种投递方式更容易使信件丢失或受到人为的损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邮政部门推出了电子信件服务,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同时纸质信件的投递量大幅度减少,一些乡村甚至停止了邮送的服务。现在人们遇到的邮送问题大部分是由于邮政部门将信件投送到错误的地方所导致的。这就需要收件人能够知道如何查找错误的投递记录,并据此来找回自己的信件。

宗迎奉宗迎奉优质答主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贴用邮票的枚数要求也不相同,我国对国内平常邮件的邮资,除了允许用单枚邮票支付外,还允许用若干枚普通邮票支付。若用两枚或两枚以上的邮票支付资费,不足部分还可加贴欠资邮票,但欠资邮票不能单独使用。“国内平信每一件的邮票粘贴,最多不能超过6枚”。寄往港、澳、台以及国外的邮件,邮资除了可以用一国的邮票支付外,还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的邮票支付。

我国普通邮票票面金额以元和角为单位,现行面值有10元、6元、5元、4元、3元、2元、1。20元、1元、0。80元、0。60元、0。50元、0。40元、0。32元、0。30元、0。20元和0。10元16种。所以用户在贴用国内普通邮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平信邮资起步价为0。60元(2003年3月20日调资):本市0。6元,外埠0。8元。寄往港、澳邮件为1。50元,寄台湾2。00元,国外2。20元(3月20日前寄台湾邮件与寄国外邮件是同一邮资标准1。50元)。如果用户寄发国内明信片,应该付的邮资为0。60元。因此,用户在寄这类信件时,就应该贴足资费,不能少贴。

二、所贴邮票的总面值超过了应付邮资,邮局应予收寄,并对多收的邮资退回等额的邮票。如果用户不想要邮票,营业人员应将多收的邮资扣除按规定印制的邮资凭证金额后,将余款退还寄件人,如果不够扣除邮资凭证的,应加倍退还用户。

三、用户在寄递包裹、汇款(包括平信超过20克重的),在邮局购买邮票支付邮资时,邮政部门有权根据实际收费情况供应邮票;在邮局外购买邮票支付邮资时,所贴邮票总面值应该大于应支付的邮资,邮局应按应付费额收寄,多出部分按第二条办理。

四、用户所贴邮票总面值不足应付邮资时(寄普通明信片除外),作欠资邮件处理,应按照《国内邮件处理规则》有关规定补收欠资邮资,并加倍收取所欠邮资额的邮票或邮资凭证,欠资邮资不能支付时,双倍收取资费。

用户在寄发信件时,如果邮票已经用完,而附近一时又买不到邮票的话,可以使用欠资信封或欠资邮简,也可在邮件封面上粘贴等额的邮资凭证,邮局见此应据以收寄,对于其中所欠的邮资,按照欠资邮件处理规定办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