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姓名协会吗?
没有,但是有关于姓和名的研究。 中国第一部姓氏专题研究著作是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卷十四》“姓字”条: 徐铉校定《说文•卷十四》“姓”字段 徐铉校定的唐代文字学家文字孙愐所作的《广韵·去声二遇》“姓”字条: 北宋司马光著《家范》: “姓者,统其祖姓之别名。古人姓多字,谓之姓字。今人独有姓字。如林、李、张之称,是为姓;林林、李李、张张,是为字。以姓属之,惟秦晋赵魏四公国,世为诸侯,其姬姓国亦谓之姓。余虽宗大人而姓夷狄者,独曰氏(或作‘仲’)。” 可知在北宋时期人们已经把姓氏当作两个意义不同的字看待了。其中“姓”指女子的姓,用于结婚时称呼对方的姓;而“氏”则专指男子的姓,用于婚姻介绍自己的姓氏。 明朝学者张自烈撰写的著作《正字通》中专门论述了“姓”“氏”的区别:“姓者,生也;氏者,特也。姓恒称氏,氏别称姓。……先秦以后,姓氏分制。至汉,复姓、郡望、堂号俱全。唐以后,姓字止用单音,氏皆改为偏旁,惟皇族与官宦世爵用双音,至今沿袭未改。” 所以题主所说的“名字”应该指的是“姓”而非“氏”。 那么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姓”字时,又引用了一堆宋朝以后的材料来解释“姓”的意思呢? 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宋元以来俗语多称姓为名”的缘故吧。
比如元代陶宗仪著述、明末冯梦龙增补的《辍耕录》: “姓名,人之标识。故父姓姚,母姓任,合之为姚任。若夫姓胡名爹,谁敢直呼其名乎?今俗名称姓名,惟商人、丐者、樵夫、猎户谓之姓何名孰,盖古之名失传久矣。文人学士以至富贵显赫之人,其姓字不可轻呼,惟书行止而已。至于无名姓者,惟山野村夫及僧道游民无复有名,惟以行第相呼。”
同书还有一篇《正姓名》: 这里提到的“姓何名孰”的称谓大概是因为唐宋时期的某些地方风俗所致——我在网上了解到有一种名为“撮撮儿”的游戏,可能是由“投壶”演变而来的,需要将竹木制成的“箭”投入壶中,若投中则胜,负者饮酒,不过这个游戏可能只有男子参与,规则大概是“五投子一饮”,也就是五次投中一次才能喝一次酒,所以参加这一游戏的人需要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名字,直到最终分出胜负为止,这大概就是“姓何名孰”的说法的来源。
以上资料来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大词典[M]. 北京: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09 第237页,第4519-45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