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有多少袁大头?
据我的了解,目前市面上的袁大头银元约有4%的真假难辨,20%~30%的真伪难鉴(就是难以分辨),其余的都是真币无疑了。我本人做过一些测试,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仅凭感觉用指甲掐住袁大头的边缘上下左右轻轻摇动,真的银元发出清脆的声音,仿制的银元多数只有低沉的一个声音。当然,这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如果让专业的人来做,肯定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个游戏好玩之处就在于真假难识,让人百玩不厌。
“袁大头”之所以被称为“袁大头”,是因为在这枚银元的正反面都有袁世凯的头像。 袁世凯(1859~191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袁世凯戎装坐像背二龙戏珠图样 的银元称为“袁世凯戎装像背双旗币”或“三鸟”币。 还有“袁世凯戎装像背嘉禾图案”的银币,因背面有竖列排列的“壹元”字样,被民间称之为“站洋”。由于这种钱币铸造量较大,留存至今较多,因此价格相对也较低,为30-50元/枚。 而“袁大头”中的精品——“袁世凯高冠像背伽南刀币”,极为罕见,市场价格高达200万以上。
民国三年,袁世凯逝世。北洋政府为示哀悼,特令全国银币铸年号改为“中华民国袁大头三年”。当时造币厂镌制了一批新的印模,全套模具制作十分粗糙,与“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相比差得很远。新印模赶制出来以后,只在天津(T)和广州(K)两地使用,其它造币厂继续使用旧模具。据传,由于匆忙制模出现纰漏,致使T字和K字标记是倒过来的,此版亦称“倒T袁大头”、“倒K袁大头”。
中国银元的铸造,开始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止于1935年我国实行纸钞币制。其间,在广州、香港、上海、台湾、吉林等地,曾有过多种多样的银元问世,但是,流通最广、影响最大、历史最长的,当属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它几乎成为近代银元的“标准币”。
袁世凯像背嘉禾壹圆银币共13种版式,其中普通版11种,珍稀版2种。普通版分别是:正面“袁”字窄边、普通边打、宽边打;底文有“×”花文、无花文两种。背面计3种:大“嘉”字普通花、大“嘉”字粗花、小“嘉”字细花。珍稀版只有2种,即是俗称“甘肃版”的粗点大胡须银币和有“××”双花文版。
袁大头银元当时共铸28枚,其中4枚为样币,即民国十五年(T)、十六年(K)、十七年(J)、十八年(C)。其余流通币24枚中有21枚是中央造币厂生产,1枚河北皇家铸币厂,2枚甘肃造币厂铸造的。因袁币共存在天津和南京两厂,故天津造币厂铸造的袁币加注拼音字母“T”字,“N”字银币是在南京造币厂铸造的。凡带“T”、“N”字者,均为普通币。只有带“J”、“K”、“C”、“××”银币是极为珍贵、稀少的版别。2015年9月上海泓盛2015春拍钱币专场古钱、金银锭、机制币、纪念币门类齐备,机制币板块中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签字版T.H.LIANG样币一枚,估价2万-3万元,最终以54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