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墓兽有叛藏价值吗?

花成傲花成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镇墓兽在西晋以后渐渐消失,其原因要从镇墓俑谈起。镇墓俑是在镇墓兽衰亡后的一种替代品,镇墓兽作为神怪之物,其造型离现实过远,而镇墓俑是人形的随葬品,造型更为写实,其形象与镇墓兽类似,且兼有镇墓兽的功能,因此镇墓兽被镇墓俑所取代。在南北朝时期,墓葬风俗渐改,以俑(包括镇墓俑)从葬成为时尚,镇墓兽渐渐被人们遗忘。

1989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出土了一件西汉的陶质镇墓兽,其造型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镇墓兽完全不同。这件镇墓兽通高95厘米,上部为一座两层楼阁,下部是一只四足怪兽,兽口张开,露出尖锐的牙齿,楼阁上部左右伸出屋檐,如兽首的双翼,从侧面看,整个造型像一只欲作飞翔之势的朱雀。在楼阁一层两侧,各有一个手执斧钺的人俑立在窗口,二层中间有一个拱手站立的人俑,前后伸出头的蛇形怪兽。此楼阁式镇墓兽造型古拙粗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西汉至东汉前期的一段历史中,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人们以“事其亲者,居其亲之所居”“养其亲者,食其亲之所食”“事其亲者,学其亲之所学”的方式,把死者当作生者,为死者营造一个和生前一样的环境,随葬品大多是表现生活场景的模型,因此又形成了“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衍生物——冥器,在古代的墓葬中会随葬大量的冥器,其中就有镇墓兽。

镇墓兽因时代、地域和族属的不同,其造型也有差异,主要有三类造型。

第一类为前两足直立、后两足蹲踞的兽面人身像,这种造型的镇墓兽,由商周兽面化神兽衍生而来。兽角或有或无,面部五官突出,獠牙外龇,双足内侧有羽翼纹,手呈五指状或握拳状,或持斧钺、盾牌等物,这种造型类似于武士像,如湖北江陵雨台山西汉简墓出土的镇墓兽就是这这一类造型。

第二类为羊首人身的造型,有兽角,五官和第一类武士像有相同特征,人身体躯一般着袍,袍服为直筒或筒中加褶曲状,手持斧、盾、戟等物。这种造型类似辟邪,有学者认为,这种造型是秦汉时期“三羊神兽”形象的衍生。这种镇墓兽是东汉时期最流行的类型,如河南巩县铁生沟东汉晚期墓、洛阳烧沟东汉墓等都有出土。

第三类为两足直立的羽人造型,有兽角,面部特征与前两种相同,上身穿窄袖长衫铠甲,下身穿长裤,腰间有悬物,足下站在座台,身体为直立或躬身状,双手分别持斧钺、盾牌,这种造型来源于秦汉时期的羽人形象。这类镇墓兽出土不多,较为著名的有河南陕县后坊东汉中期墓、河南省洛阳市北郊汉代墓所出。

镇墓兽作为古代明器(即冥器的一种)中造型奇特、特征明显的一种,收藏价值是很高的。但镇墓兽均为出土器,因此收藏时必须注意其来源和合法性,谨防真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