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少年算文物?

曾毅穆曾毅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文物古迹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文物”的定义:“文物是指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文物古迹和实物;”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并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说明(国发[1982]105号)。这份文件对“文物”的概念进行了规范化的界定: “文物保护是指对国家保护和社会公益性保护的文物给予保护。本条例所称的文物,根据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发布的《文物古迹保护原则》,是‘具有历史、艺术或者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即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等史迹;具有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石雕、碑刻等建筑艺术文化遗产;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代人类社会活动和科学技术成果。” 这一定义被沿用至今,也成为判定文物的重要依据。

不过,这一定义只涉及文物的“质”,没有涉及其“量”,也就是说,只有文物“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它才是一个文物。但是,什么是应予以保护的文物“质”的标准呢?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时代有不一样的标准。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对于帝王将相、名臣贤士的谥号、墓志和遗物多认为有价值而加以保护和收存,至于普通百姓的死伤却少有人关心。

近代以来,我们逐渐引入了西方的文明史观、考古学等新的学科,开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历史和文物。1928年的北平古迹调查委员会报告就提出:“凡地下及地上的历代遗物,若符合下列各点者,均应列入保护范围——须为真确之文物;须为前代遗留之物;须为现代所罕见之物;须有相当之价值与意义。”这个观点基本上反映了当今对待文物的态度。

边苏元边苏元优质答主

一般1949年为分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都算文物,1949年后的是非文物,有些地区有专门的文物审批委员会,具体鉴定其是否定文物。

文物是指遗留在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后一历史阶段的人们把这些曾经是生产生活用具,视为历史的见证,文化根源的载体、研究社会发展轨迹的实证和生活、生产、战争、艺术等的历史实物标本。

人类从古到今是连续发展的,因此年代界线不可能太严格,年代分界线是人给划分的,按考古学的分期一般以距今为5000多年,分为史前时期、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每个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有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每断一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化。

古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古玉器、古陶瓷、古铜器古钱币古书画、古家具、古印章、古碑帖、古玺印、古墨、古漆器、古玻璃器、古竹木牙角器、古典家具、古琴、古酒、古籍善本、古砚、古剑、古香炉、甚至古车马,从远古到清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一脉相承的自成体系的传统鉴赏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