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国有大专吗?

金冶融金冶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父亲是1958年考入沈阳机电学院的,当时学校叫东北工学院,隶属于机械部,是本科。毕业后分配到重庆钢铁设计院(原重钢设计院)工作。他是在文革期间接受的再教育,接受再教育的这批学生跟文革前的学生待遇是一样的都是本科生。 我的姑父是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属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被分到了冶金工业部下属的一个研究院。后来也调到重庆钢铁设计院,跟我父亲一个单位,他是副高职。

我爷爷是1954年从东北工学院毕业的,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个国营大厂当技术员,当时的待遇是很高的。后来我爷爷随着工厂下放到了地方,在辽宁省抚顺市一个机械厂当了技术科长,那时候工资还是很高,有200多块钱一个月,按现在的货币价值换算大概有3万多。我爷爷退休的时候应该是正高职称。

我奶奶是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当时也是正高职。那时国家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是党领导的新型综合大学。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听我妈对我奶奶的评价,说奶奶在大学里学习是非常好的,经常考满分。毕业后分配到教育部,当时教育部在全国只有一个总部,就是在北京中南海里面,所以奶奶也是在中南海里上班。后来也下放到地方,在辽宁的一个师范学院做院长。

我姥姥是1952年从大连工学院(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当时是工科院校里唯一的女校友总会会长。毕业的时候正赶上抗美援朝,她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放弃了留在沈阳工作,回到她的老家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支援那里的建设,被分配到石油系统工作,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后来是正高职称。 我姨是大姨,她是1975年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毕业的,那几年正好全国搞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运动,她作为大学生也不例外,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省富锦县农村插队,跟当地农民一样干农活,种粮食。两年以后因为农村缺少技术人员,又被调回县城,进入一家化肥厂工作,成为当时少见的女工程师,后来结婚辞职回了家,没再上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