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有什么意思?
玉,石之美者称为玉,这里的“美”是形容颜色和光泽,即色彩鲜明、光洁透明。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利用玉石的国家之一,并拥有世界最完整的玉石矿床。据考证约在3000多年前,中原各国就已经普遍用玉做礼仪器具;到战国时代,由于社会变革和民族融合,玉的制作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璧”等新品种;汉代的玉制作工艺达到新的高峰,创造了玉雕的“汉八刀”工艺,同时期新疆等地所产的和田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玉器制作的规模不大但是风格各异,各有特色;隋唐五代十国期间,南北方地区的玉石加工场点较多,品种齐全,除了传统的玉外还出现了很多新的玉料,这时我国的玉雕技艺已经开始传播到朝鲜半岛以及日本。
宋代以后,由于政治中心南移,经济重心转移,加上战乱等原因,使得南方的玉器加工制作渐渐兴起并在技术上逐渐赶超北方,最终形成了“南北玉”之分——北玉质粗犷豪放,南玉精致细腻。元明时期的玉器做工相比宋时愈加简化,但此时的玉器更凸显自然朴实之风;清代玉器在工艺技术和装饰技巧上达到了极致,同时也出现了仿古热,不少玉器上都刻有象征帝王尊严的“皇帝珍玩”字样。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玉器行业出现了一大批工艺精湛、创意新颖的好作品。同时,一些传统工艺也逐渐得到复苏,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以玉器为首的北京工艺美术品不仅成为了国礼,更是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