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人民币貔貅?
从个人角度看,我对它没多大兴趣。首先它不是中国发行的最后一套人民币(这个“末”字可能有问题);其次它没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不过既然题主把它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放在一起,我猜可能是题主觉得这两种币的图形有类似之处吧!那只是巧合而已——它们不过是同一个作者设计的。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1948年至1953年间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个版别。其中一角券2枚,二角券2枚,五角券2枚,一元券2枚,五元券4枚,十元券4枚,五十元券4枚,一百元券4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国处于战争环境之中,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印制装备十分落后,难以独立印刷钞票。第一套人民币是委托前苏联代印的。
在苏方印制的1948年版红色1元人民币纸钞上,除正面右侧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外,其余文字均为苏文。这版纸币的图案也十分有趣,正面的图案是延安宝塔山,背面是一艘破浪行进的船,象征新中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而侧边则用英文写着“NEPALI”(努艾尔)。 “纳尔”是指当时中尼边境的贸易货币——“奈巴卢”(Napaluan)。“奈巴卢”本是尼泊尔的本国币,但在中尼边界贸易中颇为盛行,甚至在北京等地都有使用。将“奈巴卢”列入外币范畴,作为流通手段之一,有利于稳定新生的人民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