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称号有哪些?
这个问题有意思,答主就曾经因为好奇而查阅过相关资料并整理了一下,以下全部数据来源于Wikipedia,这里给出链接: (顺便说一句,Wikipedia上的内容需要翻墙才能查看) 在1975年至200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机制中,存在一种被称为“市场汇率”的调节手段。在这种制度下,银行间外汇市场和进出口贸易中的外汇收付都实行浮动汇率制;而在官方汇率方面,则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每天官方汇率依据前一日的市场汇率确定,并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进行微调。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官方汇率的扭曲,保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缺点是不能保证汇率的完全市场化,会产生套利空间。(详细可以看看Wikipedia上的文章: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 从2005年开始,中国放弃了采用近30年的固定汇率制度,改为更为灵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央行通过买入或卖出外汇的方式调节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供给量以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时,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比较紧缺,这时央行会卖出外汇、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相反,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时,说明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给相对充足,这时央行会买入外汇,减少人民市供应。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结果。如何衡量这个干预效果呢?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即期外汇的市场价格变化。例如,假设某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USD6.50=CNY80.00,当日即期外汇交易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低报价为USD6.49=CNY80.10,最高报价为USD6.51=CNY79.90,当天平均报价为USD6.508=CNY80.04.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算出该日美联储基金净头寸变动指标(FVN ) 为-(80.04-80.00)/80.04=-0.05,也就是说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干预,导致当日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减少了0.05%的发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