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人民币印的是什么?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后,到2005年,共发行五套人民币。其中,1948年至1953年版的人民币俗称“老人民币”;1962年开始发行的三元券和五元券因未正式流通而被称为“大团结”纸币;1979年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100元(1980年版)、50元(1980年版)和2角钱(1980年版)也常被称为“大团结”纸币。 这些钞票上,最醒目的莫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出品”的字样,不过,仔细瞧的话,还是能发现不同版本的。 如第一版人民币,正面印有“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而背面则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债总局”字样;第二版人民币的正面仅“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字样,背面则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会计司印制”,第三版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字样,第四版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版本?
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生产资料都是由国家统一调配的,包括货币的印制。当需要新增印钞时,要先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确定数量、品种,再由中国人民银行向财政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人民银行委托指定单位印制。 由于印制过程复杂,要经过设计、印刷、检验等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新钞要等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能投放市场进行交易。在这期间,旧钞仍可继续使用,这也为造假者提供了方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体制也有了改变。目前,除人民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都设立了发行体系,自主发行货币,从而避免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一家银行统一发钞而产生的漏洞。防伪技术、安全线等技术也在纸币中广泛运用,大大减少了假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