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铜雍正通宝价值多少?

浦梵宇浦梵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雍正年间,为了充实宫廷的银库,大量铸造当十、当二百、当三百钱,以十文或五十文小样钱与民交换白银,但民间所换之银大多被宫廷收藏。 到了乾隆初年,宫中库存已颇可可观。据内务府奏折记载,当时仅“平准货”(即“平市银”)就达120万两之多。此后又继续大量铸造,无节制地发行,至乾隆三十年左右,市面流通的银子已经不足。于是,又有人提出“开炉铸钱”,弥补财政空虚。此建议立即得到乾隆皇帝首肯并亲自过目了“开炉戏具”。所谓“开炉戏具”就是当时为庆祝新炉开炉而特别铸造的礼品钱。这种礼品钱的形制是仿明代洪武年间铸造的“永乐通宝”,每枚重一钱三分,钱背有“工”“匠”等字标记,共分五等,以示优劣。其中“上上品”为数极少,极为珍贵。

值得注意的是,这件“开炉戏具”上的钱不仅比一般铜钱要大一号,而且面文除“雍正”二字为楷书外,其余均为满文。这就表明当时宫中不但大量铸造满文钱,而且也已经可以满汉双语同时印刷。 由于清宫造办处所刻印的满文本版图书,多数都是用来赏赐王公大臣的,所以,这些图书流传至今的并不多。特别是那些满语词汇书,因为实用性不强且数量比较大,通常只有一部留存于世,如《金集》、《元音》和《增广清字诀》等。然而,这本《说文部目》却比较例外,不仅有一部完整的满语译写本,还有一部汉语文本。这恐怕是因为这部图书是用来给汉文写得不太规范的太监进行培训的教材的缘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