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银币价值多少?
1914年2月,国民政府把湖北军械所改为汉阳兵工厂,任命李鹤龄为厂长,开始仿制德式武器。同时,成立湖北兵工协会,会员都是技术工人和技师;并创办《兵工杂志》,作为宣传、交流技术的刊物。 当时国内对造币机器的需求量大增,但大多数产品质量低劣。1915年春,汉阳兵工厂从德国引进造币机器设备,试铸银币。由于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素质高,其产品深受欢迎,远销海外。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民国年间,由汉阳兵工厂制造的银币,至少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其他如广东、北京等地造的银元,质量远不及它,成为“次品”。因而,人们又称这些银元为“汉版银元”“鄂版银元”“北版银元”等,以别于其它地方铸造的银元和近代机制币。 1916年以后,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为了筹募款项,扩大势力,增加造币厂,提高产量,大量发行钞票,掠夺资金。当时,全国共有四大造币厂,即南京造币厂、北平造币厂、广州造币厂和湖北造币厂,此外还有陕西造币厂。其中,湖北造币厂最多时拥有职工两千五百多人,是全国最大的造币厂。
该厂除了生产普通银币外,还按北洋政府的指令,特铸了纪念“袁大头”(袁世凯头像)系列银元。 “袁大头”银元,顾名思义,就是钱币正面刻有袁世凯的侧身像,面值有多少种,就有多少中版式样。
目前发现,仅“袁大头”一级品就分六类十七式,另有二级品十式,三等品六式,四等品五式,五等品两式以及残损币等共五十余种。而这还不包括“袁大头”的“三角圆”、“尖头袁”、“粗发袁”等特殊情况下的变异品种。 “袁大头”背面则是国徽或嘉禾纹,或英文缩写“ER”(中华民国五年铸造)。
据考证,“袁大头”共发行了四个年份:1914年、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其中前三个年份又各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民国三年(1914)、民国四年(1915)、民国五年(1916)的三角元(俗称"三角钱")及嘉禾元(俗称"扣圆"),这四种"袁大头"合称"中华民国三、四、五、六年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