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佛像有价值多少?
现在的人,对于石头雕刻的佛像已经不陌生了,在街道旁、寺院里,常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石雕佛像有的小巧精致;有的气势恢宏,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带给人们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那么,你知道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是怎么雕刻出这些栩栩如生的石雕佛像的吗?他们又经历了怎么样的制作过程呢? 首先,要选用适宜雕刻的石材,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因为并非所有的岩石都能用来雕刻,一般来讲,用于雕刻的石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质地坚实、结构细腻、韧性强、不易风化、吸水率低,并且容易凿进、雕刻。 我国用石材雕刻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开始利用石材雕刻装饰品了。当时的人们采用泥条盘筑法烧制陶瓷,在制作过程中,用石头作模具,刻画出纹饰形状,然后在烧制的陶瓷上粘贴或镂空雕刻出所需图案。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铸铜工艺后,有些朝代还会将铜作为建筑构件使用,比如屋檐上的瓦当、门钉等。而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也开始利用石材来雕刻建筑构件——石雕。 石雕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古代,皇权至上,百姓信仰佛教来获得心灵的慰藉。而佛教需要宣传宗教理念,便采用了造像的方式。所以,在汉代开始出现石刻佛像。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人们大量印制佛经,同时建造寺庙,打造佛塔,并将佛像置于其中。而此时的石雕艺术品,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还具有收藏价值。
由于石雕艺术作品需要大型石刻雕像,往往体积比较大,这就需要找一处宽敞的地方进行雕刻。在现代,我们往往会选择工厂化的车间进行雕刻,然而在古代却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于是他们想出了另外的办法——就地取材。
例如,在云南大理一带,有一座著名的小山叫做“苍山”,山上树木繁盛,而在山下,则是大片的农田。当地人就选择了在山脚下搭建起一座座棚舍,将砍下来的树桩、树干放在里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象,再运送至指定地点,完成雕塑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