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通宝钱币价值多少?
清·顺治帝在位期间(1644-1661年)所铸货币,按面值可分为大顺、中顺、小顺3种;按材质可分为金、银、铜三等;还先后多次改版换形,以“满文”和“汉文”书写的顺治通宝币模曾反复使用达7次之多,因此其版式多样,收藏者甚多。
但就目前而言,古钱币的市场行情依然不是很理想,有不少的钱币价格都远低于预想值。 比如此枚品相完好的“中顺”钱,预计价格应该是200元/枚左右,但在拍卖会上却仅拍出158元的低价;而另一枚“大顺”版别,原本估价250元/枚,最后也只是拍出179元的价格。可见大部分古钱币其实都不值钱。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由于我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商业很不发达;二是战乱频繁,使得货币流通不畅。
直到元朝建立后,才打破了这个局面——因为蒙古军征服了众多地区,使东西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货币需求量随之增大。因此元朝统治者为了充实国库,便在各地大量采办金银,同时严禁私铸货币。
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情况又发生了逆转,由于白银外流严重以及海盗猖獗等原因,明神宗决定以铜代银发行大钱,结果造成通货膨胀,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明朝末期的魏忠贤提出了“折银”的建议,即以银两折合成铜钱的方式来发行新钱。然而这种办法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直至清朝入关后,才终于解决了“银荒”的难题,使得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