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五铢多少价值?

濮阳岚濮阳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铢”是汉代人发明并使用的货币,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流行于世的流通币。“五铢”的“铢”字本义就是汉代的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一两的十二分之一。这种货币重量有定值,便于计算和流通,所以非常受欢迎。

西汉早期使用的是黄金、银、铜钱混用的货币体系。到汉武帝时期,因为对外开疆拓土战争频繁,国内又多次遭遇水旱灾害,国库空虚。为了填补军费开支和赈灾的资金缺口,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前119年)率先在中原地区实行铁器铸币,将“半两”钱改为“五铢”钱。

《汉书·食货志》载:“自武帝始,用周官经,建官置吏,以为郡县之制,而盐铁皆归官卖,名山铜铁州邑官卖,赋税入于朝廷。” 所谓“建官置吏”,就是把以前由民间经营的铸钱、冶铁、煮海制盐等工商行业收归国有,由国家雇用专门的人员负责生产并收取利润。其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尤其是财政收入,同时减少百姓负担。

“五铢”钱的直径大约2.5厘米,圆形,上有菱形方孔,背面有一道圆箍,形似棋子,故又名“棋子钱”或“棋五铢”。材质有青铜和铜铁合金两种,因含锌量不同,青铜质地的“五铢”钱又有黄熟铜、青熟铜之分,其中黄熟铜质地最为上乘。 “五铢”钱在汉代普遍用于支付各项费用、缴税和偿还债务,同时也是储存价值和兑换外币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很高的信用度和广泛的使用范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