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月白釉价值怎么样?
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亦称汝窑或汝州窑、临汝窑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汝窑为魁”之称[1]。 汝窑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辖下的郏县境内,是宋代皇室御用瓷器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宋徽宗赵佶个人爱好陶瓷艺术品,且当时宋朝与辽国、金国相邻,战事频繁,所以宫廷御器厂设在远离战场的郏县,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开始建窑烧瓷,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后陆续停烧。
汝窑烧造的青瓷,其胎骨呈淡灰色,较为致密而厚实;釉色主要有天青色和月白色两种,色泽青莹,光亮透明,并有珍珠纹和鱼子纹,具有“青如天,明如镜”之称;器表多以浅浮雕装饰,花纹线条细巧灵动;造型多为碗、盘、盏、瓶、罐等日用器具及祭祀用的礼器,少有摆件。
传世品中,除少量颜色青翠者被定为宋代真品外,多数都被确定为元代或明清时期的仿烧产品。不过,无论是否伪品,这些瓷器上都镌刻着宋代的文化印记。 据史书记载,汝窑瓷器在宋代时即受到皇亲国戚们的喜爱。《宋会要辑稿·熙宁奏议》中记载了这样一条内容:“汝窑盘,内府旧有二个,后得一匹绢,换得一碟。”意思是说:前朝所赐的两个盘子,现在已经丢失了一个,最近用一匹绢才从一个商人手中买到一个盘子。可见这盘子在宋代是何等的名贵。
到了元朝时期,中原战乱不已,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对汉人的文治武功有所倚重,于是中原的手工业得以恢复发展。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此时也恢复了生产,烧制青瓷。《元典章》中有这样的记载:“至元四年十月钦依内外官司所用器皿,凡木植、瓦砾、陶土、石料等例,务要精巧,不得顽劣。”元代的汝窑虽然生产规模比宋代小得多,但工艺水平却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而且必须满足官府挑剔的要求才能出厂。这种精细的产品,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明代洪武初年,朝廷下令废罢汝窑。直到成化年间,宫中又有人喜欢起用旧物,于是河南南阳府仍进贡黄瓷盘,底书“南阳府供”四字[2]。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是“黄瓷盘”“黄磁盘”,但是根据历代遗存的文物来看,此种器物当为月白色的细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