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增广本草纲目多钱?
《增广本草纲目》又称《本草纲目拾遗》,书名取自《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说过:“药有治病之效,有延年之验,有养生之家,有采摘及时,有修理合药,有治病之药,有对症之法,有酒造之品,有蒸煮之法,有忌妒相反,有药品不中鸡瓜之例。……盖集本草之经言者,因名曰《本草纲目》。若其余附载者,或《名医别录》,或《开宝本草》,或《新修本草》,或《折钵记》,或《酿制方》,或《神照经》,俱为药中之义,不可灭没,故亦附焉。”。增广本草纲目“凡例”中也曾说到:“《本草纲目》经言药品,不能概全,如薄荷、芜荑之类,采药者得其要,而失其详。又《本草拾遗》所书,多于《本草纲目》,盖采药者以地性为人情之所便,而遗其草之性也。”可见《本草纲目拾遗》实际是《本草纲目》的补充。
《增广本草纲目》卷一“谷部”引《纲目》曰:“石梁,生陕西华山仙掌崖上。似苔而紫,根似菖蒲而短,叶如桃,折之有乳汁。夏采叶,冬采根”。《本草纲目拾遗》曰:“产陕西华阴县,岩洞间甚多,根叶辛香,夏秋采根曝干,入药用”。《本草纲目》没有记载黄连,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拾遗》曰:“黄连,《本草拾遗》言出巴峡中,今蜀中郡邑山上皆有之。叶似白菜,高者二三尺,有刺。春初生苗,一茎直上,梢开小紫花,结荚似莲实。老根茎皮黄,肉黄白。秋后采者,其叶枯萎,根上独出茎,状如栀子,上有节,形曲如鹅颈。自巴峡至蜀中多名贵药,如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而此物唯蜀中出焉。其味苦,其色黄,其气轻,其志悲,以苦而宣肺,得肾土之味,乃治肺泻心脏之药也。”
《增广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虫部”引《纲目》:“露蜂房,生石崖间,状如蜂巢,而房相连,小者如拳。春分后,夜夜开花,大者如椒,紫褐色,有绒于内。蜜蜂采花之精华,酿成其蜜,酿之未成,则蜜不纯,而蜂亦不噬饮,是则露蜂房之根,久服则轻身,亦蜂之食蜜也。居无巢穴,飞走散逸,故其性走窜,而无穴道闭塞之病。乃少阳之药也。”而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生蜀川山水中,凌冬霜而不凋,房相连,类蜂巢,黄色而扁。夏秋之间,蜂采花脾,久则土气濡泽,结实如小豆大,赤黑色,外有绒毛。蜜既成,则弃不去蜜蜂之所居。此药《开宝本草》不及,而《名医别录》附之。盖亦不足,故有此补正。”从中可以看出二者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甚至是相反之处,而《本草纲目拾遗》是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改,《本草纲目拾遗》纠正了《本草纲目》的一些错误,补充了一些药物,而有些药物的记载比《本草纲目》增加不少,从二书的记述中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