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销票有收藏价值吗?

万俟菡睿万俟菡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信销票,即邮票上盖上“信销”字样戳记的邮票。顾名思义,它是用来邮寄信件时的邮票。在邮工称之为“实寄封”,谓此类邮票己使用过,加盖戳语后,方成为邮资凭证。

有资料显示,早在清咸丰三年,即公元一八五三年,上海开始使用邮票,当时是印在纸背上的”黄褐色邮票”,用于寄信。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开始在全国使用印有”大清邮局”字样的邮票,加盖“关缝”或“关平”戳记的信件,由“关差”验明邮票资费后放行。

在中国,作为邮政业务专用币物的邮票,首次出现在民众的物品邮寄中,是1878年中国邮政开始营业时发行的“大龙邮票”,从此邮驿的历史完全被邮政的历史所代替。邮驿的历史只不过使用了300多年,而邮政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了。

中国的信件几乎100%是通过邮电部门递交的。在漫长的人类通讯史中,以信传递的“人候信”是最初的、最直接的形式。由于人与人相距甚远,“人候信”不得不靠马、靠交通手段(车、船)的衔接来传递。其局限性是明显的:速度慢、信息量小、差错率高。于是,在人的联系方式上,必须寻求更快捷、准确、安全的手段,因而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间的信差传递,官办的驿传、飞邮,产生了以快速信息传递为特征的“邮”的概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亦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邮驿制度。从此,中国邮驿事业开始走上制度化、专业化、高效率的轨道。

中国最早的邮政用品是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制造的“邮票”,作为邮酬,印有“上海县”三种“邮件收据”,盖有上海县陆路驿传钤印。

1878年5月1日,清朝邮政正式开业。同时,在天津创办了邮政局,设有邮局和局所,提供邮件收寄和投寄服务。开业第一年,邮资为0.3两白银,分25个寄递区域,投递路线5300公里,员工总数158人。1909年,清朝邮传部(后改为交通部)将清朝邮政总局改为邮政总署,次年5月1日成立邮政总局,10月颁布中国近代第一部《邮律》。

1912年2月15日,中华民国成立,5月,清邮政督办程德全将清邮政事务全部移交民国内政部。29日,中华民国交通部接办。4月8日,颁布《改良现行区号及统一全国邮智暂行规程》,5月1日施行。这次改革的主要方法是:划分邮区,统一全国内地区号,每区设一戳记。1913年5月,各邮区改以阿拉伯数字为邮政编码,并编制《邮区号码录》。20世纪20年代后期上海开始销售邮件用戳,这些戳有“信销”、“邮方”、“局用”、“销戳”等字样。

1924年8月1日,中华邮政实行邮政行政统一制,将各省、市、特区各邮局改为邮政局。1926年3月1日,中华邮政实行市街制,以市区街道名称代替原邮编号。1933年4月1日,中华邮政实行区、路、街、号制。

1939年4月1日,中华邮政在重庆设集邮协会,10月20日集邮协会举办中华邮政第一次邮展,参展者为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四城市。1942年9月1日,中华邮政推行邮务行政统一章:规定各机关、学校、团体寄信须加盖该单位戳记。

1945年8月15日,中华邮政实行邮区设立直属支局、代办所的办法。12月1日,实行路、线、区、号制。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日,全国邮政统一于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1953年2月1日,取消邮区设立邮局。1955年4月1日,全国邮政统一实行邮、区、县、节制。1959年4月,取消县以上邮局划分区、段的措施。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邮驿、邮政使用着的邮戳,除有将邮资证、明信件、传递日期及领取信件等职能外,其使用还带有行政区域的特征。使用戳记的邮戳可分为四类:1.邮政日戳;2.风景日戳;3.临时邮戳;4.公务邮戳。

信销票的收集现在分为三个地域:一是海外,二是中国台港澳地区,三是中国大陆。其中以中国大陆为最多,收藏品的质量也最为丰富多彩。至于信销票的用途和功能,按中国集邮协会1987年6月1日公布的《邮票收藏品分类》(简称《分类》)第4大类“信销票”第5条第2款规定:“信销票是指邮票被邮工揭下,加盖销票戳记后,在邮件中使用的邮票。”可见,信销票的种类除了实寄封或者信封上被邮政部门加盖销票戳记以后使用的邮票以外,还收集被摘除下邮资功能以后的邮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