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瓶很重怎么回事?
在古代,对于一切与“皇帝”相关的事物,工匠们都不敢怠慢,龙袍、玉玺、皇家饰品以及皇家家具,其质量和工艺都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同样,作为陈设于皇宫里的陈设瓷——清宫瓶,烧制过程也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所以,清宫瓶无论是造型、图案还是质量,都是同期所有器皿类瓷器中质量最好的。它不仅器型规整,而且瓷胎结实厚重,“体格”普遍较粗壮、敦厚,分量也十分沉重。所以古玩界才有“一瓶顶四罐”之说。
然而,也有少数清宫瓶质量不好,其原因有二:一是皇帝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清宫瓶的质量。比如乾隆皇帝,他好古尚奇,喜欢瓷器雕镂繁缛、华丽新奇,因此,这一时期的清宫瓶往往在成型过程中要生硬地附加许多装饰堆砌,在釉上彩上往往过多运用粉彩和洋彩,有时在一件器物上还混用多种装饰技法。这些外加的装饰技法非但没有起到美化的作用,反而使器物显得杂乱无章、生硬做作。这种器物在清乾隆帝在位后期所烧的瓷器中表现较为明显。
二是宫廷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清乾隆帝在位后期,其帝位之争非常激烈,这在瓷器烧造上有所体现。比如,当时督窑官因惧怕失宠甚至掉脑袋,在上贡宫廷陈设用的清宫瓶时,为图省事,索性将瓶足内本应写明烧造年款(一般是“大清乾隆年制”)的地方空出来,呈献给皇帝,而皇帝也听之任之。因此,这一时期的不少清宫瓶无款。此外,也有不少器物的造型与纹饰不合规矩。
清宫瓶的制式根据宫里的等级森严的宫殿陈设管理制度和陈设使用要求被分为不同形式和种类。就其材质而言,有青花有釉彩,有单色釉有高温色釉,品种齐全;就其成型方法而言,有圆器有琢器;就其造型风格而言,有雍正朝的轻巧俊秀,也有乾隆朝的繁缛华丽。可以说,清宫瓶是清三代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瓷烧制技术炉火纯青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