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炉有哪些底款?
清代宣统的炉和明代的炉很相似,因为宣统年代距失蜡法铸造炉件工艺失传的日子还比较近,这时有技术工匠和优质材料尚可使用。所以铸造水准较高,制作精细,与宣德炉很接近。如果不知该炉是民国所铸,当作旧炉处理,也是很值钱的。清中期的炉,铸工粗糙,款识雕刻生硬,用铜为铜锡合金或黄铜。如果按真品古炉的价格购人就太不合算了。
清代民国时期炉的款识和仿明炉款的特征:
1、康熙时期的款式有双方框“大清康熙年制”直体楷书款;单方框“康熙御制”方体楷书款;双方框“大清皇帝敬天祈年香色”楷书款。仿明代旧款有“宣德年制”四字双圈楷款。
2、雍正年款仿明代“崇祯年造”楷款较多见。
3、乾隆年间款有双方框“乾隆年制”三行竖排楷款、“乾隆御制”方款、“大清乾隆年制”直款或篆款;仿“宣德香色”款。
4、咸丰年款有单方框“咸丰御用”四字方款和“大清咸丰年制”篆体款。
5、民国时期仿款较多,有的还仿铸宣德年六司官款;旧款中仿“崇祯年造”款较多,这类仿品与清仿有很大差别,只要与清仿明款对照细辨,能找出破绽。辨认老炉,除掌握真伪炉的制作特征外,掌握有关款识的要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