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盘有什么特点?
清代早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民窑青花瓷盘以小件为主,传世品较多,主要有:
1、仿明嘉靖、万历青花五彩风格的图案,纹饰疏朗,有的盘心内画水波纹或火球纹,外壁饰四开光内绘画人物、动物纹饰,构图饱满。
2、五瓣花式盘,一般为口沿内绘五组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花,有的口沿内为五组开光内绘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婴戏等纹样,俗称“五子盘”。
3、人物纹图案多为仕女折枝花卉、婴戏莲纹、八仙过海、福禄寿。
4、折枝花果以桃、石榴、莲花、菊花、月桂、牡丹为主,五只一组或多组,有的饰以彩蝶,还有山水、云鹤、博古纹样。
5、图案多为绘画风格,书写“福”、“寿”字的较多,在顺治、康熙、雍正各朝都有烧制。
6、康熙朝民窑青花瓷盘内壁多为五只折枝花组成,或五组开光内书“福”字。
7、图案布局紧凑,画面繁密,疏而不漏,层次清晰。
8、器物釉面呈鸭蛋青色,色调淡雅清丽,有些图案用重色点染花朵中部,色泽浓艳。
9、青花绘画采用“分水”技法,通过深浅、浓淡的色阶来表现图案的立体感,犹如中国水墨画效果。
10、康熙朝民窑青花瓷盘器物釉面呈粉白色,青花发色浅谈,图案多为折枝花果,构图简约疏朗,有的图案以“卍”字纹边饰,外围饰回纹或锦地开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