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炉钧釉瓷瓶如何鉴别?

濮阳岚濮阳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炉钧釉,康熙中期创烧的一种高温色釉。炉钧釉瓷以清代雍正、乾隆产品为多,嘉庆、道光时期仍有烧造,器物较少。炉钧釉的色调有蓝、有绿、有月白。釉面不光滑,有些有细小的龟裂纹。釉中混杂有红色或海棠红色、灰绿色的彩点。这些彩点的形成是由于在炉钧釉的呈色剂中加入铜的化合物,釉在高温烧成中氧化还原程度的稍有不同,即能出现深浅不一的铜红色。

炉钧釉的呈色还与器物的大小、厚薄及烧制火候有关。炉钧釉的口沿处的釉汁往往由于高温烧成时釉熔融黏稠而下流,致使上部釉层无色、下部呈蓝、紫两色相间的斑点。炉钧釉瓷常被误解为窑变釉器。二者区别在于窑变釉无龟裂纹和彩色斑点。清乾隆炉钧釉直口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略高。此瓶釉如流淌之水,绿紫色相间点彩,紫彩如火焰般外扩,犹如火焰掠过一般。

炉钧釉瓷瓶在制作时往往在造型方面多仿造古代青铜的式样,瓶、觚、尊等。也有部分文房用具、盒、洗、炉等。鉴定时要注意细辨胎釉及造型风格。炉钧釉瓷瓶胎质较粗,釉层厚而不润,釉面多棕眼。伪品若仔细观察,可见釉中有深蓝色或紫色的人为点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