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铜锣烧有收藏价值吗?

司一恒司一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收藏价值,铜锣烧不是清朝时候出现的。据考究,铜锣烧在唐朝时传入日本,距今大约1200年。唐朝时日本有“遣唐使”派来日本学习文化和技术。唐朝时叫“炉糖饼”,是用铁板烧烤,加上蜂蜜和糖汁制成的面食,有甜味而且松软。

铜锣烧的传说

据传在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日本曾流行一种称为“饼”的食物,以红豆做馅,再将两块薄薄的白饼合在一起,是专供贵族享用的。后来经过改良,便成了现今由两块圆的夹心小饼组合在一起的外型。 而得名“铜锣烧”呢…,则有这样一个传说。 铜锣烧是由奈良的圣武天皇所创。一次,天皇下诏举行运动会,奈良的民众都来观看,但是一天的工夫光靠看是不足够的,大家都带了便当(在日本的意思是“郊游或外出时的午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盒饭”)。运动会结束后,大家都到清凉的河边去散步,而大家吃剩的便当也就被扔到河中,让小鱼小虾当作了美餐。

天皇知道后大怒,认为这是对食物的极度浪费,而且也是对农民心血的亵渎。第二天,在大家观看赛马时,天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每次比赛前,都下令牵一匹马上来吃掉一个便当,吃完一匹牵下一匹,这样下去大家肯定不敢浪费了。 果真,一连吃了七匹。这下大家慌了,再不停止,马都得饿死,怎么比赛呢?这时,一只小鱼从水里跳出来,叫道:“不要停呀!我们喜欢!”原来,那些小鱼上瘾了,没便当吃它们会暴动的。天皇一听,也大笑起来,说:“好吧,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于是,后面的马就只吃便当而没有比赛了。为了纪念这件事,天皇下令把这种食物做成圆饼的形状,因为这个食物是用便当里的米饭加上红小豆磨制成的,所以又取名“铜锣烧”,在日文中“烧”字是表示食物加了火或者在里面熟了的意思,与中餐中的“蒸烧”二字含义相同……而且,“烧饼”又是中餐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点心。 天皇想来想去觉得这个名称还不错,从此在日本流传开来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