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陈亮有哪些作品?

莫霁又莫霁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陈亮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龙川文集》里(附《外集》十四卷,由朱子编次)。《四部丛刊》本(初编),系据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东阳县学刻宋淳熙本。

《丛书集成》本(初编),系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排印。《陈亮集》,郭诚忠、杜松全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是《龙川文集》的整理本。

《宋史·陈亮传》说:“先是,太学生上书乞劾朱熹,……事下中书,将委吕祖谦姑调停之,亮不听。……与祖谦书,言:‘人之为说,如水之有原,千枝万派,此其本也。熹不敢坏其本而救其末。其所谓本者,岂非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致治之本;其所谓末者,岂非末世之功利?……’……且曰:‘熹,学于周、程者也,而世以为老氏;亮,学于孔、孟者也,而世以为申、韩。其于圣人之道也,固有皎然之是非存焉。亮闻之,士之于道,可勉而强之以有进而已矣哉?则虽不学于孟、韩,不害其为孟、韩之人……’”

这段引文,对研究陈亮同朱熹的学说异同,以及陈亮本人的思想体系,有重要的价值,现在全抄在这里。《宋史·陈亮传》的作者,对陈亮所持“王霸并行”、“君民共治”思想的是非,并没有表明什么态度,引述时也比较客观。特别是下面一段话,值得注意。文见《宋史》卷四百三,本篇引文,俱据中华本《宋史》。

陈亮的《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他向宋孝宗的第一次上书,也是他阐述基本政治主张的第一篇文章。据《龙川文集》及《宋史》本传,陈亮三次上书宋孝宗。这是第一次,时间在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时距宋金符离之役已九年,而宋孝宗不图恢复已近于绝望。

陈亮在这封信中,首先指出宋孝宗“欲救急之志”和“欲复中原之志”在逐渐丧失。其次,他以历史的经验说明“畏敌者丧志,轻战者丧师”。当时朝野上下,主和者多,轻战者亦多。他极力反对“苟且图安”的主张,认为“忧患者立志,轻易者灭志”。他主张恢复“必立有为之志”,要宋孝宗“奋其欲复中原之志”,“深以为忧”、“深以为耻”,则大事可为。

再次,他指出南宋军队的将领“皆不知兵之为可用”,“士大夫亦以为不足用”,其根源于“将帅之不为军士所畏爱”,“朝廷之不明赏罚”。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关键在于“选忠直敢言之士,以为将帅,委付之以权而责之于法”,则“兵用为可用”。陈亮不但主张“用兵”,主张坚决抵抗外侮,而且对用兵的主客观条件有具体的分析。

从以上的引文可以看到,作为一位爱国志士,陈亮上书的主旨在于“论敌中国事”。他“慨然有志于经世之务,论三分形势,陈进取之策”(《宋史》本传)。他向孝宗皇帝上书,是要“上忠谋于天子”(同上书)。在“诸公沉嘿”,“上之志”“下之气”,都已“弛”无所用的情况下,只有出此下策,来实现自己的“志”。

陈亮的第一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孝宗皇帝御前,而被礼部侍郎陈伯康扣压,可见“苟且图安”已成为有实力的统治集团的思想行为,陈伯康“留之不出,亮方以不得对为恨,引去”。这次上书,只起了“石破天惊”的作用。(《宋史·陈亮传》)

陈亮于淳熙五年(公元一一七八年)第一次上书孝宗的第二年,即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年),又写了著名的《中兴五论》。当时朝臣正在议论北伐之事,这五篇论,实际上是陈亮为北伐准备的军事蓝图。此论未及上,即以《上孝宗皇帝第二书》上之。

这一书,与六年前第一次上书的立场和抱负是一致的,而针对性则较上书有所变化。这时,朝中主和的暂时占了上风,如参知宰辅王淮等,所以,陈亮的第二次上书中所用的论据和矛头,都与第一次上书有所不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