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佐海书画有没有收藏价值?
作为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历史链条中的一位新成员,张佐海书画以其“清、新、拙、厚”之风盛行于当代中国书画界,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的屡屡获奖及作品价格的持续攀升,充分彰显出张佐海书画的旺盛生命力及其独特而强烈的艺术魅力。其不仅为张佐海本人赢得广泛赞誉和社会荣誉,更为重要的是为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宝贵经验,指出了崭新出路,成为当代中国书画家的典型代表和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具备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收藏价值。
一、其人——学高为师品为范,大爱无疆仁者寿
张佐海先生,安徽六安人。幼承庭训,嗜好书画,始习颜柳欧赵,后攻郑白吴赵,融金甲碑版于一炉,以碑入帖,碑帖相融,终成自家面貌,形成“笔力遒劲,结体端庄,线条拙厚,气息高古”的书风。张佐海先生不入“流行书风”,不附庸风雅,不讨好权贵,不媚上欺下。其做人低调,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创作高调,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随主流、独辟蹊径,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其书作无论幅尺大小,均不打草稿,一挥而就。张佐海先生擅长行书、隶书和摩崖造像等,其行书运笔凝重、圆润、流畅,结构严谨,古朴而清雅,行间布白自然,变化丰富。隶书则注重碑学之古拙浑厚和帖之灵润流畅的熔铸,用笔劲拔挺峻,结构朴茂自然,气势恢宏。
张佐海先生为人厚道、仁德和善、虚怀若谷、胸襟博大,是真正的儒者、仁者和智者,亦是当今中国书画家中少有的具有大情怀、仁爱情、博爱意的典型代表。其曾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首届“中国名家书画慈善大展”中将全部获奖奖金、作品拍卖和义卖所得40万元全部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两次为中国书画走进汶川、玉树灾区义捐30万元书画作品和10万元奖金。其曾在安徽省委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的首届“安徽名家书画慈善大展”中将全部奖金和作品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安徽老年基金会”;还参加安徽希望工程组织的“送希望走进大别山”活动,为金寨县山区儿童捐献了全部奖金和100幅书画作品。正是张佐海先生这种“大爱无疆,博爱大众”的高尚品格,使他具备了一个大书家必须具备的德和才,在书画界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被社会各界誉之为“中国书画界儒者、仁者和智者”。2010年12月4日在北京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由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教育部及人民日报社等国家部委和媒体共同授予张佐海先生为“中国书画20年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2012年1月6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中国书画》杂志社、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共同授予张佐海为“2011年度中国书画八大创新领军人物”和“2011年度中国书画百杰”。2013 年又被安徽省旅游局授予为“安徽著名文化品牌”。这一切无不折射出张佐海书画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收藏价值。
二、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道释天机妙夺天工
张佐海国画,以“道释儒”思想为文化内核,以“中国画笔墨意韵”为艺术技法,重在“意”的“存”“尽”,即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追求“淡然”“无为”“超脱”“洒脱”的审美意境,使画面空灵而有生气。张佐海国画,在内容上以山水为主,以梅兰竹菊、鱼虫鸟兽为辅,尤擅“松鸟图”和“山水图”。
张佐海“松鸟图”,“一松一鸟”,别无他物,看似平常,实际寓意深刻。其一,象征着“道”。一松,象征“大道至简”;一鸟,象征“道法自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