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银币奶妈有收藏价值吗?
法国占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位于德国和法国交界)之后对当地货币制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1872年奥匈帝国和法国开始流行银币奶妈,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也跟风,随后意大利、瑞士、波兰等国也推出了一大批类似风格的银币奶妈。银币奶妈所表现的母子之爱是国际性的。战争可以抹杀两国之间的友谊,却无法抹杀人们对真善美的理解。1898年奥匈帝国首次发行银币奶妈,1900年巴黎世博会期间发行特大的纪念金章。
奥匈帝国银币奶妈
“母爱”概念是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专制社会之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必然结果。在东方古代社会,妇女仅仅是一个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根本没有任何社会角色。“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伦理道德、处世标准是妇女作为封建附属品的真实写照。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几乎忘记了在人之初的混沌阶段,每个人都曾得到过母亲的哺乳、呵护和抚育。在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几乎也已忘却妇女也有人的尊严、也有当母亲的权利和义务。
银币奶妈从西方传入东方后,立即在远东地区开花结果,20世纪20-30年代日本、朝鲜、泰国、菲律宾等国先后铸造和发行了一系列银币奶妈。
银币奶妈表现的爱与和平主题与“为中华民国之新纪元致最崇高之纪念”“增进民生,巩固国防”的设计初衷相得益彰,也是对北伐胜利的讴歌。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有”与“民享”是国民政府钱币制度进行改革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