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儿童银锁有收藏价值吗?
清朝儿童银锁,是清时期特有的一种专为保护儿童平安制作的民间私款银锭,它既是保平安的饰物和珍贵的儿童纪念品,又是当时的一种流通货币,一直延用到改革开放初期。
银锁是汉族民间一种传统的吉祥饰物,多用白银打制,是长辈为了保佑孩童无病无灾、顺利长成而特意佩戴的一种锁形饰物。佩戴者多为幼龄儿童,尤其为幼儿男孩更为常见。清代至民国期间十分流行,一般挂于孩童的脖子上,或系于孩童的帽子或裤带上。
此枚清代双福如意平安锁为银质,长4.4cm,宽2.2cm,重14克,整体造型呈圆形,正面浮雕双福图案,工艺精美考究,品相完好,寓意平安吉祥。银质银锁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比较流行,一般为100克以下,呈扁平牌样式镶嵌玉器或玛瑙,也有素品。而北方地区流行的银锁,大多形制较大,一般在200克以上,厚实沉重,造型丰富,有银钱、双鱼、双钱、锁锭,也有寿星老人、麒麟送子、松鹤延年等。
银锁的另一面有如意图案及打制店号,因年代久远,文字已模糊不清。打制店号在银器中十分普遍,既有官炉字样,又有各种商号。官炉银器大多为官府订制或课税使用,而商号银器则多为民用,所以带有商号的文字标记。银锁属于饰品,一般属于民用品,带店号的较为常见,不少打制店号成为断代和识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此枚清代双福如意银锁,品相完好,包浆浑厚,自然而成,富有时代及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