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B版站洋价值多少?
站洋是北洋政府时期广泛流通的“非正式”货币,它的出现,与袁世凯称帝后废止“币制国会议案”有关。袁世凯死后,“币制国会议案”非但没有恢复,各种军阀银币又借机流通。为结束币制乱象,北洋政府在1918年发布“币制则例”,规定“所有军用币样,应即一律改铸”。因此,壹圆银币有嘉禾纹者曰“国币”,无嘉禾纹者曰“站洋”等军用币。站洋的“站”本是俗称,因其银币正面图案站立“一元”汉字而得名。
站洋背面图案是希腊人头像,钱币界称其“人头”银元,该人头像多被传为袁世凯的“易容像”。实际上,这些图案是根据希腊罗马混合风格人像图稿仿铸的产物,它还大量出现在法国印有1898年年号的大银币上。该币正背面无纪年,背面右侧有阿拉伯文“1333”,为1915年公元纪年对应的伊斯兰教历纪年,系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主政时期铸造。初由天津造币厂开铸,后又在上海、保定、开封等厂续铸,北洋政府解体后仍不断铸造,流通区域主要为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直至解放前夕还有铸造。币材为普通银,实际成色低于足银。
钱币的收藏和鉴定,不仅要看它的市场价格和保存品相,还要看它在钱币史上的地位。“1934B版站洋”是站洋铸造的绝版,它见证了北洋政府的解体,记录了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动荡,同时也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和反动性。因此,“1934B版站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收藏和鉴定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