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有收藏价值吗?
《三希堂法帖》为清乾隆十二年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编刻,选晋、唐、宋、元四朝共135位著名书法的代表作品,汇刻成32册。因帖中收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这三件稀世珍宝存放于乾降的“三希堂”,所以该帖命名为《三希堂法帖》。乾隆皇帝又专门命人摹临了王羲之“兰亭序”与原拓同数,为30本,所以又将《三希堂法帖》称为“三希堂四十三贴”。该帖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之大成,共收录了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的一千三百四十多篇代表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到的全部著名的墨迹藏品和碑刻法书,洋洋大观,蔚为壮观。
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清内府本石现完好保存于北京北海公园悦心殿。
《三希堂法帖》,清代刻帖。清乾隆十二年开始镌刻,至乾隆五十八年始全部完成。该帖由陆锡熊、董邦达、张若瀛编次,梁诗正总裁。刻手虽有杨宾者,但不精。法帖汇刻了中国历代著名书法作品1330件。全帖32册、1482页,共收录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家的代表作品。帖前刻乾隆《御制三希堂记》,末附《干禄字书》一卷。因其收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殉《伯远帖》三件稀世珍宝,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