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邮票有收藏价值吗?
开国大典邮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1999年是建国50周年,中国邮政于当年10月1日发行了编号为1999-19、面值为40分的《普30》开国大典普资邮票。票图采用了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开国大典照片。
《普30》开国大典邮票的印制采用了胶雕套印工艺,主图以雕刻版印制,文字和面值以胶版印制,由于该票印量大,邮市上很平常,邮市价也就几分钱一枚,可同样采用胶雕印制工艺的240万枚《普30》小本票,在邮市上的身价就高出十倍以上。
与1994年8000万枚的“普28”相比较,“普30”1.5亿枚的发行量并不太少,但两者的收藏投资价值已发生了逆转。面值仅24分钱的“普30”升幅达43倍。在过去的5年里,该票增值400%,升值空间已经较大,继续上扬的空间有限,收藏投资者不宜追涨。
《开国大典》纪念邮票是1964年9月27日发行的,邮票共3枚一套。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以开国大典为题材的纪念邮票。邮票的3枚图案均为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的场景,由著名画家周令钊绘制,吴作仁和孙传哲设计,原邮电部邮票印刷局印制。该套邮票色彩庄严、图案宏伟,在发行史上被誉为“新中国1号邮票”。
《开国大典》纪念邮票,因为印刷数量少,邮票设计十分完美,受到各国集邮爱好者的珍爱。1982年法国《青年集邮》月刊评此票为世界名票。1984年3月邮电部在北京举办中国邮票展览时,将这枚《开国大典》纪念邮票定为一级国宝级珍邮。1962年国庆前夕又增印过一次,增印部分供当年国庆和次年春节市场使用。
由于两批邮票发行相距时间很短,邮局对第一次印刷的邮票有相当部分未售完,所以增印邮票多数留存在邮电局未出售而退回邮票厂作废品处理。结果,增印邮票比第一次印刷的邮票更少,而增印邮票具有“新”、“少”、“精”的特点,因而更成为集邮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增印的《开国大典》邮票同第一次印刷的一样,纸质紧密,呈牙白色,票幅整齐,图案和刷色一致,只是文字的印色比第一批浅些,个别文字的笔划不匀,个别笔划还有小缺口。从编号和枚号来看,增印邮票的编号起始数字要比第一次印刷的要小,如一些省市增印邮票的枚号要比第一批印刷的小5位或10位数字。
1970年,中国香港集邮公司从海外购进两枚《开国大典》邮票:一枚无齿票,一枚小全张。香港集邮公司随即刊出广告,明码标价,每枚定价2万港元。后来这两枚邮票被一位海外华侨以4万港元买走,轰动了世界邮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