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墨块会开裂吗?
清代中晚期,制墨业发达了,墨模雕刻工艺也大大进步,由于采用了铜模压制和螺纹分模工艺,墨品表面更加清晰精美,并且可以制作出大型的套墨、彩墨。
清初制墨,沿用明法。像曹素功的“苍珮”墨、汪节庵的“天平嘉应”墨、吴守默的“千文”墨等等,其制法同明制墨一样。
以后,由于制墨业的发达,墨模雕刻工艺的进步,出现了铜模压制方法和螺纹分模工艺,因而在墨品装饰上,使表面清晰精美成倍增多,使制墨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
特别是大型的成套的、有彩绘的书墨、画墨、套墨,也应运而生,为清代制墨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更为绚丽的道路。
清时制墨与明时制墨的不同之处是:明墨多用桐油烟、漆烟,而清墨多用灯烟。另外,在制法上,清墨比明墨更为精细,油烟的取炼、杵捣、以及胶料的研榨、混合,都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因此,清代的墨,其烟细黑润,胶质纯净,质量精美,超过了以往历代。例如被人们所称颂的清代的“集锦墨”,就是集书画、镌刻、制墨于一炉的综合工艺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鉴赏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