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弥勒佛有收藏价值吗?
弥勒佛像的制作,历来有石雕、铜铸和木雕等不同材质的区别。存世作品中石材质美、刀法精湛者极其稀少,且不易保存,以致流传后世者罕如凤毛麟角。木雕作品中,像黄杨、檀香木等用珍贵木材雕塑的弥勒佛像,一般只有宫廷或大庙所有,且大多被收藏在深宫大庙之中,普通佛家难有问津的福份。惟独铜铸弥勒佛像,不但在材质、制作上有着较大的可塑性,而且便于流传民间,因而民间流传的古弥勒佛像,大都为铜铸者。
古弥勒佛像采用的材料,大都为含量在70%以上的黄铜,故古弥勒佛像经过岁月的自然氧化过程,表面多有水银沁、铜赤盐等包浆。佛像包浆深厚,质地温润,色泽光亮而不耀眼,表面有莹润的“宝光”、“佛光”。赝品弥勒佛像采用含量在50%以下的红铜浇铸,且多在制造时做了酸沁处理,因此赝品一般表面模糊而昏暗,包浆浅薄,色泽黯淡、干涩无光,毫无“宝光”、“佛光”可言。
古弥勒佛像的造型,大都庄重而肃穆,面部表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心胸开阔、超然物外,且不论其作哪一种造型,皆有一种“悠然自得”之度和“慈眉善目”之态,并给人以一种“博大”、“庄重”、“慈悲”、“安宁”、“宽容”、“乐观”之感。赝品弥勒佛像的造型,大都缺乏“度”、“态”、“度”、“感”,不是由于面部表情太严肃以致缺少亲切感,就是造型呆滞而缺乏灵气,令人一看便生出一种不伦不类、不三不四的感觉来。
古弥勒佛像的铸工是其区别于赝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古弥勒佛像铸工精细,五官端正,身体各个部分比例谐调,细部刻画一丝不苟,胸部、臂部、腹部的肌肉线条流畅,有弹性,胸部肌腱起伏分明,衣着的褶皱生动传神,錾刻的莲瓣流畅自如且深峻。由于黄铜的延展性优于红铜,故古弥勒佛像錾刻之处线条的流畅度也明显优于赝品。赝品弥勒佛像铸工粗糙,錾刻浅薄且线条生硬,莲瓣粗劣且宽大,缺乏动感和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