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碗福禄寿喜有多重的?

束成林束成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乾隆年间, 伴随着经济的复苏,金属工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其中,宫廷用器成为金属工艺制作的重头戏。清政府在养心殿设立造办处,汇集了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全国的优秀技术资源, 承担大量的宫廷陈设和日常生活用器制作。

乾隆帝嗜古成癖,仿古成为造办处制作的重要内容,仿青铜工艺更是重中之重,仿青铜工艺的各类陈设器和实用器物, 采用金属材料有金、银、铜、铁、锡等。清宫造办处仿制青铜工艺时,往往通过调整造型尺寸或装饰纹样以区别于原器,同时还要体现时代审美,使仿古工艺具有时代特征,满足皇家审美习惯。

清中期铜鎏金双鱼荷叶纹碗

此铜碗为乾隆时期仿《宣和博古图》之鱼莲纹簋而作,原器为宋代陈设器,造型大气、饱满,装饰繁复,莲纹及鱼纹遍布器身,装饰繁缛细密,风格浑厚,富丽堂皇。

清中期铜鎏金双鱼荷叶纹碗,高8.2 厘米,口径13 厘米,足径7.4 厘米,敞口, 圈足, 器以铜为胎, 鎏金工艺处理表面,口沿下有回纹一周,内壁饰缠枝莲纹, 外壁饰荷叶纹, 正面有游鱼一对,另一面有水草纹与荷花瓣。圈足内素面,足底正中有阴刻篆书款“乾隆年制”。整体造型圆润丰满,莲花瓣、荷叶、鱼、水草等装饰图案清晰、规整,体现了宫廷造办处制作工艺严谨的作风。此器为清宫陈设器。

清中期铜鎏金双鱼荷叶纹碗,为典型的仿商周簋式碗,簋式碗为簋的式样,口沿外撇, 垂腹, 圈足,这种造型在商周时期簋礼器中十分常见。青铜簋盛行于商周时期,是祭祀时的主要礼器。《荀子•礼论篇》中云: “ 礼有以文(纹)之,有以貌(美)之,有以忠信质(实)之,有以礼敬注(注理)之,有以爱敬结之。”簋的产生即与祭祀文化有关,簋有表示五谷丰登的寓意, 一般以偶数出现,表示和平。

此铜碗的造型、装饰皆源于《宣和博古图》,《宣和博古图》在乾隆时期已经十分珍贵,乾隆帝命将图谱刻于石上, 存放于南库,为清宫仿古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铜碗作为清宫陈设器的仿制,制作技术精湛,纹饰繁缛精美, 无论是器形还是装饰,都体现出皇家的奢华之风。特别是器物装饰中的荷叶、莲花和鱼的造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们期盼多子多孙、年年有余、繁荣富贵的美好愿望。

清中期铜鎏金双鱼荷叶纹碗,是清宫仿古器中的典型作品,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充分体现出造办处的宫廷制作水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