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墨块有收藏价值吗?
“墨”,这一文房用具,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自春秋战国以来,笔墨纸砚,被视为文人书房中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特别是书斋中案头置砚、笔、墨之俗,流传至今,一直为人们广为喜爱。 至于“墨块”,其实是对应着“墨条”一词的。在制墨工艺中,将墨样打成细末后,要揉入纸浆水内制成墨坯。这时的墨坯是粗颗粒状,需压光一次或数次,使其细腻光滑,成为可供使用的墨块。而用墨块醮水书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制墨方法之一。 到了现代和当代,尽管有了各种机制纸、墨水和复印机……使毛笔书法和篆刻这门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是,人们对于“墨”及“墨块”的热爱仍旧有增无减!
这是因为“墨块”除了有用于书写的实用功能外,还是一种集书画艺文于一体的珍贵礼品,更是被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特别是那些名人的墨块,更是受到广泛追捧。其中,尤以民国时期的墨块最受青睐。 这些民国墨块除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外,不少还留有名人的翰墨痕迹。因而,其经济和文化价值都是可观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把目光聚焦在民国墨块上呢? 一是由于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污染,使得制墨原料的质量远远不如从前。尤其是含有金属等有害元素的化学黑料涌入市场,对传统制墨工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现在的人想体验一下古代的制墨工艺都不可得。 (《墨典》一书,收录了古今250多家墨牌) 而民国时期,虽然各种政治运动如火如荼,但文化方面依旧保留了不少古风。这段时期制墨业能够延续古法制墨,并且得以发展。 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见到这么多精美的民国墨块,实属不易。
二是由于近代战乱纷争,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文房用品的著录和出版明显减少。而墨块这种比较“厚重”的文化遗存,能够全面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文化状态。了解民国墨块,也就有了重要的文化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