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薄意功的玉牌子有没有?
清中叶至清末玉牌艺术继续发展,玉雕艺人将薄意这一技法使用到玉牌子上雕刻山水、诗文等,使玉牌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得到极大提高。薄意系指极浅薄的浮雕,因雕刻层极薄而寓意深邃,故名薄意,它介于圆雕与绘画之间,浅刻细微,重视线条,构图意境都符合国画的审美要求。薄意创始、形成于清初,发源于福州,成熟兴盛于清中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趋向衰败,文革中濒于灭绝,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复兴,并随着改革开放传入扬州、苏州等全国其他地区,薄意技艺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完善。
薄意的创始者一般认为是清乾隆年间杨玉璇,传人潘震,潘震传潘玉茂、潘宝仁、陈益泰和陈长卿。陈长卿传王仁溥,王仁溥传江上松,江上松传林寿煁,林寿煁传林元珠、黄恒颂、林则徐。陈长卿传许友义、郑世芳、陈天祥,许友义传林文宝,郑世芳传林寿煁,陈天祥传周芝贵、周芝升、林友琴、潘玉茂传林则徐等。到了陈子畦(1865—1929)手中,薄意艺术达到高峰,作品薄中有厚,细而不腻,清雅流丽,被公认为西门派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