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瓷器有什么特征?
窑藏瓷大都是当年被刻意深埋地底,除个别器物外基本上没受外来伤害,完残率极高,表面釉光莹润如新,呈失腊状(出土时间越久远此现象越明显),其光洁度较新仿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细看之下会发现它们在莹亮的釉光中隐藏着一层淡淡的灰蒙气,是新仿品所不具备的,而且不论时间多久,窑藏品的釉层都不可能产生成片橘皮纹和鱼子纹现象,新仿品则很易出现;
新仿品虽能达到釉光莹润如新,但细看之下,釉面过于贼亮,与老器相比要强得多,灰暗气较弱;在莹亮的釉光中很难发现一丝淡淡的灰蒙气,这是因为新仿品采用的方法是急火攻,使釉层没有时间冷却而保持一个很高的温度,瓷器出窑后釉里的气体、尘埃来不及散失,封存在釉层内,使釉面特别光亮,甚至接近玻璃釉的效果。
新仿品用强酸浸泡等做旧方法易使成片橘皮纹和鱼子纹现象更加严重,而窑藏品因埋藏时间短、土质好的原因,橘皮纹和鱼子纹的现象不太严重。有仿品为仿造窑藏瓷的失蜡感,用蜡做旧的方法易出现蜡蚀斑点(出现黄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