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钱币哪种更有收藏价值?
咸丰皇帝在位1831年—1861年间,清廷国库亏空严重,财政困难。为填补巨额国库支出、缓解财政危机,朝廷于咸丰元年(1851年)颁布了“裁汰绿营,训练湘军”的命令。随后又先后设立了天津及上海洋炮局以制造枪炮弹药,建立了江南造船厂,开铸银元等举措来满足军需和财政开支的需要。
由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席卷大江南北,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大量铸造银币并授予各地军队自行采购武器装备,这使得本已通货紧张的银价雪上加霜。于是为了减少货币发行量,清政府于咸丰四年二月下令停止铸造当十币,同时改铸当五十元大钱。同年五月又以“银价太昂,流通之银两久已感不足用”为由,再次下令停铸当十大钱,并严禁民间买卖铁制农具以免损耗货币。此时清政府的意图虽是为了挽救银贵钱贱的局面,但事与愿违。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作为汉人的曾国藩拥兵自重,形成了与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之势。而其他几个地方势力也趁乱发展自己的实力,割据一方。面对这种局势,清政府不得不另作打算,于咸丰六年(1856年)命江浙地区开始仿铸英国乔治五世金币模具,试铸金镑,准备推行金本位制度。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和内忧外患的压力,清政府此计划未能实现。 到了同治年间,清廷国库渐盈,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同治帝遂于光绪七年(1881年)命户部将历年所存旧铸银元交上海机器局重新打磨亮色,按元、角、分为单位兑换发行。因表面光泽如新,人们称之为“重浇版”或“老模换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铸发行的银币除部分配发给军队作为饷银使用外,其余均为官收商铸,即由官员指定商人代铸,官府支付铸币费用。因此这些银币上均打有中英文字样标记以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