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墨书法有什么用意?
我最早接触的红墨书法是张旭和怀素的,因为喜欢《古诗四帖》。 后来陆续了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杨维桢的《篆函歌》等等。。。
这些作品中,有的写得比较随意、奔放,比如杜甫的《八哀诗》(部分)、李白的《上阳台帖》等;而有些则是很工整,比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 为什么在书写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如此之多的状态呢? 这其实是一个“技术”与“性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书家都有自己惯用的笔法、字法以及章法,当面对不同的题材内容的时候,他们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放”还是“收”,另一个就是“稳”或“险”。 “放”也好,“收”也罢,都各有其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大道帖》,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麻姑仙坛记》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稳”也好,“险”也罢,都各显风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张旭的《古诗四帖》等都是最好的例证了。 所以说,书家们最终选择何种风格,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具体的内容和创作的心境。 如果把书法作品按照情绪来分的话大致会有几种情况:一是悲愤激昂的,二是洒脱放纵的,三是忧郁惆怅的和四是超脱飘逸的。。。。。。 在上述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心境。 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千文字讲》是典型的狂放不羁之作;颜真卿的《祭侄稿》则是在极度悲痛下完成的作品……
这就是所谓的“技进乎情,情动于中”吧! —————————————————— 所以题主所问的“为什么用红色墨汁进行书写”的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