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发行四元纸币?
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开始印制发行人民钞票(也称新华钞)。在华北银行的基础上组建的华北经济委员会银行总行于1949年元旦开业,并发行票据。 1949年5月,华北人民银行正式挂牌经营,并于同年7月开始发行的人民币,以辅币券为主,有1角、2角、5角、1元、2元和5元6个面值;主币券有10元、20元、50元、100元4个面值。其中,20元券和50元券各两种颜色(深蓝和淡蓝),100元券三种颜色(红、绿、黄),1元券一种颜色(青). 194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至今已经使用58周年了。这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上,继承了前面四大套人民币的设计元素,同时也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对版别也进行了优化调整。
这套人民币中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第四套人民币中的2元人民币,这主要是因为2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中的风景,是位于云南、贵州和湖南交界处的芙蓉坪。这里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入西南,最早进行扫荡的地方之一。为此,这一面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成了这一套人民币中的经典。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2元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则越来越少,甚至有些人还把它给丢了。这也让它的收藏价值变得更高。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7年12月1日特设“限金实施准备委员会”,并制订《限治实施法草案》,其中规定发行四元券。由于此时正值全面内战阶段,加之通货膨胀严重,该币种未及正式实施即被终止。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北平(现北京)印刷厂,为当年12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印制一、二、五、十、二十、五十、一百、二百、五百、一千、五千、万元共12种面额的人民币。但实际未正式印制发行2000元和5000元券,而1949年印制了2000元和5000元券却未发行。而同为第一套人民币的壹圆券(东北壹圆)未列入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令中,也未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中的4元券当时未列入印制发行计划,所以从未发行过。
1949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印制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为了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并使新的人民币更科学、更合理,所以确定第二套人民币包括一、二、五、十、二十、五十、一百(其中一元券当时暂缓发行)共七个面额,增加了4元券。第二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委托苏联国家印钞厂印制,1953年3月1日发行。其中2分、3分、5分、1角、2角、五角纸币及1分、2分、5分硬币没有正式发行。同时确定第二套人民币壹圆券在苏联印制的之后再组织国内印制,并逐步替换由苏联印制的壹圆券。第二套人民币由苏联印制并发行的有1角、2角、2分、3分、5分(纸币),壹角、贰角、伍角、壹元券(铝圆)壹元(布质)贰元、三元、伍元、拾元(纸币)。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由我国自行印制的有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元等券别(其中壹角、贰角、伍角有纸、硬币两种)伍拾元、壹佰元及叁元、伍元、拾元铝圆未发行(有样币)。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1角、2角、5角、1元纸币及1角、2角、5角硬币在1962年4月20日发行(其中贰角硬币未发行),壹角有纸、硬币两种,1980年4月15日发行5角、1元硬币(其中伍角硬币未发行),1984年10月1日发行100元纸币。1981年4月5日发行50元纸币,第二套人民币的1角、2角、5角纸币及1分、2分、5分硬币于1992年实行只收不付同第三套人民币伍拾元、壹佰元纸币(有样币,未发行)。随着第三套人民币的逐步改版及完善,人民币制度逐步走向规范、科学和合理。所以,为避免发行4元券增加印制、流通费用,影响规范性,不再印制发行4元面额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