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刻章会刻什么?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也很有意思的答案。 先说说刻章是什么吧。 在古时候,印章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不同官品的官员所持之印的大小都有严格规定;不同身份的百姓所用的印也各有区别,一般平民、文人所用的小方印称为“私印”或“印信”。 后来印章的使用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比如收藏家和书画家的私人印章以及名人的签名章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章不再局限于艺术品领域了。我们日常中很多物品都会用到印章——比如公司合同上的章,超市里的购物小票章等等。这些章虽然使用比较普遍,但是通常都采用机器来制作,并没有多少艺术价值可言。 但是,在艺术家手里,印章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品或者身份证明,而是一件兼具实用性及欣赏性的作品了。 最早开始将印章用于艺术创作的是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一生致力于绘画、文学创作和书法研究,并发明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可画竹以笔画竹,以墨画根,而成竹乃在纸上”。这一手法开创了以后文人画中的“文人画”传统。同时期的著名书画家苏轼十分推崇他的技艺,并为其作传赞曰: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此时岂独不见人,更不闻其声。 然自闻其风响。”
文同把印章与作画融为一体,成为后世无数艺术家的榜样。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更是将印章作为自己画作的一部分进行创作。他在画上钤印有“板桥”一字的朱文白边印,并在旁题诗一首;此外还有阳文白印一枚,内容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十二字。除了这两枚印章之外再无其他装饰。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板桥体”。
明清时期一些篆刻家还将印章的艺术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将篆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他们不局限于一方印面,而是尝试着在方寸之间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来表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近代不少文人学者也十分重视印章的创作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如齐白石就曾说过: “作画要得文人气,须要有好印章来助成之……盖此物非寻常玩物可比也”“画无印与有印者迥不同……盖印之妙处,全从笔墨中生出”。 当代许多著名的书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十分注意印章的应用与设计,而且他们还往往将自己的名字和书画作品合二为一作为印章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画大师吴昌硕就将自己的名字和画作结合在一起做成了一方印章;现代书画大家黄宾虹则将“黄山人”三字凿于石上,制成一方“黄山主人”印记.....他们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